最新网址:www.llskw.org
不然的话,“道不行”,就是耻辱。 总之还是《中庸》所说“素位而行”的意思。担任什么角色就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尽什么样的力。即便圣人如孔子,不也是管帐就说管帐,放羊就说放羊吗?既然如此,我们又放么多余的话可说呢?
下一篇(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原文」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注释」
?尚:同“上”。?颂:同“诵”。
「译文」
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读解」
孟了的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乡里人和乡里人交朋友,国中人和国中人交朋友,更广泛的范围,则和天下的人交朋友,也就是朋友遍天下了吧。如果朋友遍天下还嫌不足,那就只有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了。当然,也只有神交而已。这种神交,就是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而为了要正确理解他们的诗和他们的书,就应当要了解写诗着书的人,要了解写诗着书的人,又离不开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问题了。
实际上,孟子这段话对后世真正发生影响的,正是“知人论世”的主张。它与“以意邀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事实上,直到今天,无论现代主义以来的新兴文学批评方式方法已走得有多远,多新奇,但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大学讲台上,以及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批评实践中,依然在主要使用着的,还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式方法。所谓“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介绍”、“中心思想”、“主题”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无一不是“知人论世”或“以意逆志”
的产物。由此足以见出孟子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之一,正是由本章的文字所发生的。
下一篇(劝君不听怎么办?)
劝君不听怎么办?
「原文」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间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注释」
?贵戚之卿:指与君王同宗族的卿大夫。?正:诚。
「译文」
齐宣王问有关卿大夫的事。孟子说:“大王问的是哪一类的卿大夫呢?”
齐宣王说:“卿大夫还有所不同吗?”
孟子说:“不同。有王一室宗族的卿大夫,有异姓的卿大夫。”
宣王说:“那我请问王室宗族的卿大夫。”
孟子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宣王突然变了脸色。
孟子说:“大王不要怪我这样说。您问我,我不敢不用老实话来回答。”
宣王脸色正常了,然后又问非王族的异姓卿大夫。
孟子说:“君王有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辞职而去。”
「读解」
弘扬大臣的职责和权力而限制君主权力无限地膨胀,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之一,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民主政治色彩。
王室宗族的卿大夫因为与国君有亲缘关系,国君的祖先也就是他的祖先,所以既不能离去,又不能坐视政权覆亡,当国君有重大错误又不听劝谏时,就可以另立新君。孟子在这里是弘扬宗族大臣的权力而限制君主个人的权力,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但我们知道,这种另立新君,在实践上往往酿成的,就是宫廷内乱。
所谓“祸起萧墙之内”,弄得不好,还会引起旷日持久的战争。
对异姓卿大夫来说,问题就要简单得多了,他们既没有王室宗族卿大夫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那么大的职责。所以,能劝谏就劝谏,不能劝谏就辞职而去,各走一方罢了。其实,这也是孔子“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的意思。
总起来说,孔、孟都提倡臣有臣道,臣有臣的气节和人格,反对愚忠,反对一味顺从,这的确是有积极意义的。
下一篇(人性向善,犹水就下)
告子上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原文共20章,本书选14章。
人性向善,犹水就下「原文」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4 )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5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
?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于年长。?湍(tuan)水:急流的水。?信:诚,真。?就:趋向。?颡(sang):额头。
「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
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读解」
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孟子的雄辩风范。随口接过论敌的论据而加以发挥,以水为喻就以水为喻。就好比我们格斗时说,你用刀咱们就用刀,你用枪咱们就用枪。欲擒故纵,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平?”
一语杀入穴道,只需要轻轻一转,其论证便坚不可移,使读者读来,不得不束手就擒。于是,我们便都是性善论者了。
只不过,当我们放下书本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邪恶时,的确又会发出疑问:人性真如孟老夫子所描述的那般善良,那般纯洁得一尘不染吗?这种时候,我们即便不会成为茍子“性恶论”的信徒,多半也会同意告子的观点了罢:“人性之无分于善不时,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下一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原文」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省瞽瞍(3 )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被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
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7 )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8 )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9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注释」
?公都子:孟子的学生。?象:舜的异母弟,品行不善。?瞽(gu)瞍(SOU):舜的父亲,品行不善。?乃若:转折连词,大致相当于 “至于”等。?情:指天生的性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