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让中国更强大!这句话也许在这一天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都暗暗地思量过。
之后不久,我采访了去蒙特卡罗参加申办的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在电视直播中我们看到,在最后申办权花落悉尼的时候,北京代表团的成员眼含热泪仍然为获胜者鼓掌,因此我问张百发:那一刻,为别人鼓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张百发回答:第一心情上自然不好,第二别人争取到了主办权,应该向人家表示祝贺。我们中国是大国,这也是一种大国风度。第三,总有一天奥运会会在中国举行。接着张百发向我们透露:开始也想不通,感觉我们费这么大的心血,而且接触了70多个国际奥委会的委员。绝大部分都向我们许过愿。可能我们中国人太实在,认为许愿都算数,所以结果出来了和自己卢的不太一样就会感到遗憾。不过从这件事上倒是体验到世界上的事真复杂。
张百发告诉我,后来有奥委会委员向北京市写信,信的内容很好:一向北京市道歉,他们没投我们的票。第二没估计到中国能得到这么多票,第三希望我们主办2004年奥运会,保证投票。其中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写的那封信让很多人读过之后掉眼泪。还有一位加拿大委员在信中讲:这不是北京的遗憾,而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遗憾,这不是中国的遗憾,而是世界的遗憾。
但不管这些信中表示了怎样的安慰和遗憾,主办权毕竟落到了悉尼的手中。
在最初的失落和遗憾过去之后,申奥的前前后后让我们开始必须反思一些事情。
首先我们把申奥的成功和国家的发展联系得太紧密。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一旦申奥成功,中国的改革将大步前进。从今天来看,这是个美丽的错误,申奥即使成功也不过是个好的润滑油,而中国的改革和进步应当有着自己内在的动力和节奏。
其次,申奥的全民族热情掩盖了我们的很多不足。和悉尼等城市相比,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有太多要追赶的东西。“给中国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这句申办口号其实从那一个角度透露出一个信息:也许现在还有很多不足,但只有你让我办,我们全民总动员,就一定能成功。于是也有了北京一旦拥有主办权城市建设将提前四十年这样的说法。但申奥未成,人们也发现中国和北京城市建设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也许随着我们自身的强大,这种申办成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第三,申奥归根到底只是申办一次奥运会的主办权,但我们偏偏给它加上了太多体育以外的事情,看得出来,在世界的面前我们急于证明自己。其实,申奥成功不意味着我们一夜之间就进步了多少,而申奥的失利也不说明我们的进步会停止。
当然那次申办奥运,我们在当时也不知道后面有那么些黑幕。回头翻看资料,当时张百发接受采访时还对我们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国际奥委会1994年一月份开会时请我们去,征求我们对国际奥委会有什么意见,他们也正逐步走向民主化,我们希望能公开投票,如果公开投票我们有绝对的把握。”这段话在当时我们并没有听出太多的弦外之音,但几年之后,在申办奥运的贿选丑闻公开之后,我们才感觉到其中的言外之义。
就在中国人已慢慢淡忘了那次申奥的1 999年初,当年申奥的丑闻突然爆出,悉尼组委会用金钱收买了两个奥委会委员,结果悉尼胜出,而北京差的就是两张票啊。
这个丑闻传出以后,我很自然地想到93年那一年我们全民族围绕申奥的热情、悲伤和眼泪,当然还有极度的失望。几年后这丑闻的传出,却不得不让我们感到,自己的热情和眼泪竟是被强奸过一样。
中国人是宽容的,相对于其它索赔的城市来说,更接近胜利而损失最大的中国,针对丑闻的言辞却不够激烈。也许我们有自己的考虑,也许我们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也许我们还要申办奥运会因此不想得罪太多的人,于是放弃了愤怒的机会。
但谁对当初一个民族的热情负责?谁对我们当初的泪水负责?在心中我真的想说:“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愤怒?”
不过,一切都过去了,包括热情及眼泪。93年的申办奥运就象一个分水岭,之前中国的奥运情结一路攀升,在申奥那一夜达到巅峰,而那一夜过去,中国人面对奥运日益冷静下来。虽然和其它一些国家比较起来,我们面对奥运的热度还是高的,但和我们自己前些年的狂热比起来,已经冷静得多,应该说,这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事隔十二年之后,奥运赛事依然在美国举行,但它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和乐趣,再不是全体国民眼中的唯一。金牌依然得的很多,但获金牌的选手不再会享受民族英雄的待遇。他们只是体育赛场上的英雄,国旗升起和国歌奏响时,我们依然会激动,但我们知道,如果有更多写着made in china 的产品在世界上获得冠军,那中国才会更强大。
我们做电视的人也不再只盯着金牌。在96年奥运结束之后,我们《东方时空》推出奥运人物专访,十多位中,只有四个金牌选手,还是都有感人故事的。
比如最小的冠军伏明霞;常胜将军邓亚萍;屡战屡挫最终成功的熊倪;还有甘当绿叶扶红花的乔红。
其他的几位都是亚军、季军甚至是第四名,还有根本没参加奥运的人物。他们中有挑战年龄极限的游泳老将林莉,悲壮的女足和女垒教练,离领奖台很近的蒋丞稷,为奥运冠军作陪练的柔道选手张颖,,一枪打走金牌的老将王义夫等等。
我们给这组节目定位于“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在这次采访中,我们希望能够把视点回到体育,回到体育赛场上的人。并不是金牌才能给我们震撼和信心,恰恰是在向胜利冲击的过程中,一些感人的故事出现了,体育的魅力显现了。
观众的反应和我们一致,短短十二年的时光,中国的观众已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成熟态度来面对奥运赛场,我们的节目播出之后,观众的反应一直很好,结果在这种热情的鼓励下,我们这组奥运人物的精彩语言和故事又被集成一集《焦点访谈》在黄金时间播出,我给这期节目起名为《精神的圣火》。
从对金牌的关注到把目光投放到赛场,去寻找感动自己的故事和人,奥运慢慢地在我们心中回到了正常的位置。
1998年初,一条消息让很多人忽略了,北京市市长刘淇和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到瑞士洛桑,向奥委会递交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很快,我们又将有一个申奥之夜,但93年那一幕不会再来,不管是成还是败,中国人都能以绝对的平常心去面对。
但我还是惊讶于这条消息被很多人忽略,而和上一次申办时的轰轰烈烈相比,我们仅仅走过了十年的时间;可是想一想又觉得必然:,现在的中国人更关注的是:下岗职工能不能少一点,经济能不能往上升升,国企改革能不能快一点,出口状况能不能好转一点……
而北京的市民更关注的则是:大气污染指标降的速度怎么样?路这么堵,有关部门得想想办法,别让二环三环成了流动停车场,房价那么高,想个什么办法才能让它降下来,出行能不能看见更多的绿?……
在这种务实的心态里,申办奥运只是申办奥运,再不会像往日那样负载太多,我猜想,这一次北京市的申奥代表团该比上一次的轻松一些压力少一些吧!
这也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成果,没有什么比拥有一种成熟的心态来得更重要,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应该对当初的那个申奥之夜说声谢谢。
从最初胸前写着“中国”字样的运动员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到黑头发黄皮肤的学子在世界各地的大学里成绩名列前茅,再到更多写着“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向世界,中国人的自信已经慢慢增强。改革二十年,从统计数字上看,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还多;从建设成果上看,一个又一个的城市长高了,让人认不出来了;而从我们民族的心理来看,还是今天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给人的感触最深。
2008年的奥运申办,也许我们还会有很多的人为此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也许还会有泪水有欢呼有叹息有失望,但是一切都只因为:我们有一个几年前破碎过的梦想圆。
〓〓〓第九节。复关谈判:中国与世界的磨合〓〓〓
内容暂缺
〓〓〓第十节。香港回归:起步的兴奋与回首的遗憾〓〓〓
自从香港回归CCTV七十二小时现场直播结束之后,一直到今天,都不停的有人问我:你认为你们的直播怎么样?
我知道提问者的潜台词是: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我同意他们的看法。
所以我在回答这样的提问时都会说:面对这次直播,你如果表扬我们,我会羞愧难当,甚至无地自容,但是,如果你激烈的批评我们,我也会有深深的委屈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