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痛愈深,恨亦深。邓氏家族不灭,刘祜心里的创伤怎么好得了?不久,刘祜命令史上最神秘单位,即有关单位主动弹劾邓家。
接着,他就挥挥手,把邓氏家族全赶出了洛阳城,一律贬作平民,财产没收。刘祜对待邓骘则稍微客气,因为十五年前,邓骘为他出过力,后来退休回家了,没机会参加废黜刘祜的阴谋。
客气只是一张纸,一捅就破,啥用都没有。邓骘也被打发出洛阳城,回到封国。不久,刘祜改封邓骘为罗侯,封国即属地为现在的湖南省汨罗市。
在汉朝,湖南就是个山旮旯,邓骘被人从中原河南赶到南蛮之地。可以看出来,刘祜就是想换个方式来折磨你。邓骘也心领神会,跟儿子一道绝食而死。接着,曾经跟任尚一道争功大打出手的邓遵等三兄弟,也全部自杀。
就像一场大戏,戏完了,锣鼓也停了。
邓太后做梦都没想到,当年她扑杀对手的时候,可否想到邓氏家族也会有这一天?
我想,她应该想到了。就像当年霍光一样,他就知道将来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这种命运的困境,就是死人永远斗不过活人。
就像一场政治装修,把该丢的都丢了,接着就是搬进新的家具了。这些家具有:嫡母耿贵人的老哥牟平侯耿宝,刘祜皇后阎姬的兄弟阎显等人;宦官江京,李闰;奶娘王圣以及王圣的女儿伯荣。
这帮人,都是在刘祜最焦虑、最难熬的时候,一直忠实站在他身边的同志。仔细研究这份名单,就会发现,名单人数不多,但是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
首先,自汉朝开国以来,外戚当权,从来都是母族那边的舅舅们,现在却轮到了妻族的内兄内弟来值班了。其次,女人第一次作为皇帝密使,进入汉朝历史。而这个皇帝密使,就是刘祜奶娘王圣的女儿伯荣。
嫡母系、妻系、奶娘系,三大门派莫名地凑到一块儿,不是历史太会开玩笑,而是一个很严肃的选择。刘祜因为生母早折,他的人生记忆,就是嫡母、奶娘以及老婆的记忆。
在他看来,没有比这些人更可靠的了。除了以上三类人物,小刘也没忘记忠实的支持者。于是他派人去把杜根找回来,老杜东躲西藏十五年,还真被找回来了。
现在回想起来,人生不易啊,这是打掉邓氏集团之后,刘祜最想说的一句话。人生苦短,则是第二句话。刘祜决定,他要出门溜达溜达,呼吸新鲜空气,释放自己那颗被压抑的灵魂。
说溜达,是个措辞,其实就是旅游。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皇帝旅游,跟普通人不一样。当初,秦始皇出门,一路浩浩荡荡,好不威风。他是威风了,可百姓就辛苦了,走到哪里,哪里的GDP就全被他们啃光了。
秦始皇带了个坏头,搞得后来的皇帝,都想跟他比排场,结果皇帝可是爽坏了,可百姓就吃不消了。
相对秦始皇或者是后来的皇帝来说,汉朝的皇帝还是比较收敛的。皇帝要出游,很少有为了充面子倾国倾城地上路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这方面的模范人物,出门可以,能少去几个地方就少去,决不浪费。
只可惜,眼前这个刘祜,已经得意得忘记了祖训。
许多案例已经证明,越是自卑的人,越需要打肿脸充胖子。刘祜被人当宠物关在皇宫里,养了十五年,如果说他活得很自信,绝对是胡扯。现在他解放了,终于可以出笼了,为了体现他生存的价值,第一个想的就是扩大影响力。
为了影响力,他就喜欢到处乱跑,先去了东边,也就是所谓的东巡了。
事实上,东巡是一件很好的事。皇帝嘛,要体察民情,必须多出门,才能听到第一手民间疾苦。问题是,他不是一个人出门,而是一大帮人。
一大帮人好像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刘祜所带的这帮人,本质很邪门。汉朝上下,四海之内,全被这帮人折腾乱了。
所谓正邪不两立,何谓正,何谓邪?话语权不在外戚手里,也不在皇族手里,更不在后宫那帮太监和女人手里。
它就掌握在读书人手里。
在靠读书出来做官的那帮人看来,在这个政治江湖上,最正派的就是皇族,其次就是士大夫一派。其他门派掌握权力,都是名不正言不顺,属于经典邪门流派。于是为了江湖利益,士大夫两个重量级别人物挺身而出,准备替皇帝扫除妖孽了。
【四、过把瘾就死】
要献身于汉朝,准备斩妖除魔的两个读书人,都是江湖里数一数二的高手。他们分别是:司徒杨震,尚书仆射陈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东)人,名门之后。
杨家的老祖宗,可一直追溯到高祖刘邦开国时。当年,项羽兵败垓下逃亡时,灌婴属下有一个叫杨喜的年轻人,追得特别卖命。他被项羽吓跑后,又返回去追,结果还是在项羽自杀的时候,及时冲上去砍得一块大肉。因此,他被封为赤泉侯。
霍光时代,杨家又出了一个名声很大的高官。这个人,就叫杨敞,时为汉朝宰相。他做官的第一准则,就是安全第一,所以特别胆小,什么风头都不敢出,被时人称为汉朝第一胆小鬼。
时多隔年,杨家又出杨震这般宰相级的头号种子,可谓风光无限啊。到了东汉末年,杨家又出了一个天才型的聪明人,他就是特会玩脑筋急转弯的杨修。汉朝四百年血雨腥风,杨氏家族犹如五岳高山,立于天地不倒,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
杨震年少的时候,就执迷于读书,且一口气读到了五十岁,混到了一个学术界的泰斗级名称——关西孔子杨伯起。
孔子这辈子有两大特色,一是学问高,二是门徒多。由此可见,这个杨伯起被称为关西孔子,至少他身边是聚集了为数不少的粉丝团的。
但是,孔子读书时,一直都对官场念念不忘,可眼前这个杨伯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副定力很足的样子。
自古以来,几乎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梦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有人曾劝过杨震出去做官,他就是不为所动。难道杨伯起心中真的已经绝了做官的念头,不随波逐流了吗?
事实上,不是杨震不喜欢做官,他是在等一个人,等一个识货的伯乐。
当年,姜太公八十岁才等到了识货的人,他才五十岁,只要命够长,他还可以等三十年,急什么。
杨震不急,可有人急。就在他五十岁这年,等到了生命中的伯乐与知己。谁也没想到,他的伯乐竟然就是被羌人搞得没勇气,被虞诩搞得没脾气,灰溜溜地请辞了大将军的邓骘。
邓骘拉杨震出道时,先是举茂才,然后是迁刺史、太守、太仆、太常、司徒。从茂才到司徒,别人几辈子都跳不到的高度,他却只用了十一年。
有人说过,如果你不够优秀,说明你不够寂寞。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在寂寞中煎熬、等待、锤炼与敲打中成长出来的。
而杨震,就是这样的高手,五十年不移心志,专心练习武功,终于一飞冲天。
陈忠,字伯始,其父陈宠,曾做到三公之一的司空。
陈宠出来做官,主要是专业选对了,学的是法律。后来,陈忠也学了法律,一点也不比老爹差。他做过廷尉正,后来被拜为尚书。
我们知道,自刘秀起,汉朝三公都是拿来做摆设的,没有实际权力。政府实力,都在尚书手里。但是,如果天下出问题了,追究责任,都是让三公去顶罪,尚书都是高枕无忧,没他的事。
由此可见,陈忠能够当上尚书,那可不一般了。
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说,陈忠和杨震都是同一条船上的同志。因为他们无论是出身,或者是代表的阶级利益,都是一致的。
但是他们可谓是同船不同心,一个是路人甲,一个是路人乙,形同陌路。不能因为这个,就说他们官官相轻。陈忠和杨震搞不到一块儿去,主要是因为一个人。
而这个人,就是杨震的伯乐邓骘。
说到邓骘,陈忠浑身都长嘴直想咬人。事情是这样的:当年邓太后手握大权时,听话的张禹曾找到时为司空的陈宠,说一起联名上奏,建议邓太后追奏邓太后老爹邓训,陈忠的老爹陈宠却拒绝了。陈宠拒绝的理由是,汉朝没这个惯例。
就因为这个事,邓骘恨死了陈宠,然后就想方设法地打压陈忠,让他做不了高官。
陈忠被打压多年,不但得了抑郁症,而且似乎还有点心理变态的迹象。所以,邓太后一死,他就像孙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了似的,抬起腿来就冲进皇宫游说刘祜:现在该是你报仇雪恨的时候了,对付邓家,一个都不能放过。
你能做初一,我就能做十五,你压我一阵子,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陈忠说到,也做到了。邓骘自杀后,谁都不敢去收尸。大司农看不下去,立即跳起来替邓骘申辩,但是刘祜啥都没说,把大司农贬官,赶出洛阳城。
这实在太过分了。
邓骘是外戚没错,但他的名声还不至于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份儿。他有一个优点,是众人都看见的,那就是能够不拘一格,推荐、提拔贤才。如果不是他,杨震估计还在书堆里扎着。
事实也证明,邓骘提拔的诸多人才,不是来蹭饭的,而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
没有史实证明,杨震直接出面替邓骘说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