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小说: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作者:刘博/杨柳字数:3502更新时间 : 2017-07-30 23:59:00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知识界彻底进入了“考古期”,八股文与考据之风茁壮成长。
  清代在康、雍、乾三朝都致力于统一战争,尤其是与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战争。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一统新疆为标志,才恢复了前几代的疆域,康乾盛世从此达到了顶峰。在“康乾盛世”中,中国的总面积达到过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千米。成为当时世界最辽阔的疆域。然而为了这所谓的“鼎盛”,康雍乾三代却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庞大的军队规模和频繁的战争,让康熙驾崩时整个国库只剩下八百万两白银。而号称“十全武功”的乾隆,其后期更是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政黑洞。
  危机重重的政治
  “康乾盛世”的政治制度也同样危机重重。
  在“康乾盛世”时期,中国实际上已经注定了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是不能处理好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吏治腐败,二是制度落后,三是对外关系。
  首先是吏治腐败。清朝统治者对政风向来不大重视,所以官员自上而下贪污成风。康熙时代,宰相明珠、索额图所贪污钱财远超号称明朝最大贪官的宰相严嵩数十倍,康熙竟然几十年来视而不见。雍正时代,即使在表面的高压下,由贪污导致的考场舞弊事件依然层出不穷。到乾隆中叶以后,局势更加混乱,为官者完全丧失了廉耻之心,个个唯利是图。上至大学士和珅这样位至宰辅且深受皇帝信重的高级官僚,下至中下级官员纷纷贪污受贿,且贪污之巨空前绝后。仅和珅一人,为官二十年,贪污折合白银达十亿两,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总收入。即使在看起来还算清明的时代都如此腐败,可见清朝的灭亡是必然的。
  政治、军事、科技上的落后也是“康乾盛世”的真面目。“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将农民牢牢地固定在贫瘠的土地上,等于扼杀了任何工业革命的苗头。民族歧视下的官僚制度,使得一大批无德无能的满蒙官僚长期窃居高位,政治上难有作为。康乾时代的科举也只剩下八股文这么一个空壳,丢弃了原先的先进意义。文字狱等则让文人们只敢埋首于故纸堆中,不敢有发明创造,中国的科技水平几乎止步不前乃至倒退。清朝的军制更是盲目坚持“骑射为本”,抛弃火器而抱着冷兵器不放,以至于太平军破武昌后,挖出两百年前明朝所造大炮,竟然打得清军大败。
  清朝时期,西方国家已经日益强盛。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清朝统治者的处理简单而又愚蠢,那就是尽量减少和西方的往来。康熙曾说:“通海口子甚多,此时无碍,若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害矣。”于是先后采取严厉禁止天主教传播、实行严格的限关政策等一系列措施阻止与西方的交流。
  为了所谓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利之所在,瑕衅易滋”,清政府制定章程,千方百计将洋船限制在广州。结果导致中西交流减少,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虽说中国的落后不是始于清朝,但说清朝统治者所推行的闭关政策加快了落后进程,加深了落后,程度无论如何是不过分的。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时,他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清朝的衰落,将之视为“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预言它迟早会“不再有纪律和安全”,“英国从这一变化中将得到比任何其他国家更多的好处”。果然,“康乾盛世”结束后不到半个世纪,鸦片战争就爆发了,中国随之陷于丧权辱国的苦难深渊。
  灾难性的沿海迁界
  除了上面这些已成定论的“真相”,顺治、康熙年间的“沿海迁界”,其残忍程度和对历史的影响程度也是空前绝后的。
  1656年7月(顺治十三年),清王朝颁布“禁海令”:“寸板不许下海”,“片帆不许入口”,禁止沿海渔船商船出海捕鱼贸易,外船也不准进入内陆,企图以此困毙郑成功的海上抗清武装。可是郑成功未被困死,沿海经济却备受摧残。1661年3月,郑成功经澎湖顺利在台湾登陆,一路所向无敌。清廷闻讯大为恐慌,颁布了更为残暴的“迁界令”: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
  清廷的“沿海迁界”不像现在的移民那样,先安置好移民的落脚地,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偿,然后再一步步把居民迁移出去,而是以屠杀和强制为主要手段:“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这一次“迁界令”,事实上是剥夺了沿海士民一切赖以生存的资源。
  1662年(康熙元年)2月1日,盘踞台湾的荷兰总督在投降书上签字,郑成功全面收复台湾。为了抵御郑成功,3月,清廷颁布第二次“迁界令”,勒令广东二十四州县居民内迁五十里,除澳门以外的附近海岛洲港皆遭封港毁船的厄运。清廷还下令将界外地区房屋全部拆毁,田地不准耕种,不准出海捕鱼,出界者立斩。
  这一次迁界的时限只有三天,以至“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两天后,骑兵突然而至,人们来不及收拾,富人全部抛弃自己财富,贫穷的人拿着锅带着妻子儿女,全部流离失所。从江浙到广东福建,沿海数千里肥沃的土地全部荒废。不愿迁走的居民全部惨遭屠杀。而仓皇迁走的人也生计无着,不得不卖妻卖子。实在没有办法的,只好合家饮毒,或上吊投河。粗略估算,仅粤东八郡死亡人数就有数十万。迁界的同时,就是烧,烧房子,烧船,目的是“无资寇用”,不给郑成功这些“贼寇”留下任何可用的东西。
  不仅烧房子,杀人民,清廷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放过,树全部被砍,草全部被割。至于为什么对果树、松柏乃至青草都斩尽杀绝,大约也是为了防止海上的反清复明的力量利用吧。
  到了这种地步,清王朝还嫌不够彻底,1664年(康熙三年)5月,下令再内迁三十里。划界时,清官吏往往先确定一界的两端,用绳拉直,作为定界,很多居民的房子被一分为二,被迫放弃半边房子。为了分内外,界线上被掘了深沟。百姓稍有越界者便是死罪。清政府甚至还以潮水涌至的河面定为划界的标准。这番折腾下来,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两三百里不等的整个中国沿海地区,成了一个无人区。
  清政府对海洋的恐惧到了病态的地步,然而,列强终于还是从海洋上来了,而清政府毫无还手之力。
  总之,无论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任何一方面来说,“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不过是徒有虚名。如果真要套用“盛世”的名号,那也是相对于整个腐败的清朝来说,康乾时期的统治力量还算比较强吧。
  纪晓岚是个纵欲狂
  纪昀,字晓岚(1724—1805年),河北献县人,他可以算是有清一代,在文化界屈指可数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汉人,除了在做官方面表现不凡,一直做到了协办大学士的职位之外,纪晓岚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乾隆皇帝的授命并亲自督导下,领衔编纂了当时最大的文学形象工程——《四库全书》。同时,他还编著了一部以谈鬼怪故事为主的《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向以“风流才子”著称。在中国的历史上,风流才子往往才华横溢,洒脱不羁,处处留情,但不会被人们认为与色情相关。比如柳永,一辈子与青楼女子为伍,但世人并不认为他是好色粗鄙之徒,反倒会觉得这才是才子本色。因此,如果我们说大才子纪晓岚是一个超乎寻常的纵欲狂,或许有人不相信,甚至会鄙夷地认为是在编噱头。然而,纵欲确实是纪大才子的怪癖。
  超凡的欲望
  纪晓岚的纵欲主要表现在食和色两个方面。
  就食的一面,他的癖好是只吃猪肉,不喜欢吃米、面,面还偶尔吃一两口,米则是从来没沾过。他的食量奇佳,动辄每顿吃掉十盘以上的猪肉。有一次,他正在用饭时适逢友人光临。仆人捧上一个足足装了三斤猪肉的火锅,纪晓岚如风卷残云般把锅中之肉装于腹中,看得来客目瞪口呆。
  有趣的是,纪晓岚虽然嗜肉,但对鸭肉却毫无兴趣,即便是手艺高超的厨师也很难吊起他的胃口。对此,他曾赋诗加以解释:灵均滋芳草,乃不及梅花;
  海棠倾国姿,杜陵不一赋。
  诗中,他以屈原(灵均)《楚辞》遍及万花百草却不曾歌及著名的梅花,杜甫为众多奇葩异草赋诗却未涉及美丽的海棠作比,借此为自己的怪癖引据解嘲。
  相对于食的一面,纪晓岚在色字上面的表现,更是强烈得令人瞠目,以至于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患有性欲亢进的疾病。《虫鸣漫录》上说他:“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啸亭杂录》中也说:“(公)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栖霞阁野乘》中还记载了一则“奉旨纳妾”的故事。
  编纂《四库全书》时,由于工作繁杂,纪晓岚有时要留在宫中几天不回家。结果时间一久,纪晓岚因为数日未有房事,两睛暴赤,两颊如火。有一天晚上,乾隆皇帝闲逛至此,看到纪晓岚的样子吃了一惊,问他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纪晓岚如实回答说:“没病,只是数日未近女色,内火外攻,才弄成这个样子。让皇上您见笑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诡异调查局天赋太低被群嘲?我一剑破天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无限:我,龙脉术!长公主娇又媚,高冷摄政王心肝颤重生后,我送渣女全家坐大牢七零娇美人,撩得冷知青心肝颤一品麻衣神相当妾说我不配?嫡女重生掀朝野夺凤位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