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可费祎却口是心非,只想着赶紧脱身。他骗魏延说:“我替你去说服杨仪杨长史,长史是文官,不太懂军事,一定不会反对这个决定。”等他脱身后即背信弃义,助杨仪整军退回蜀中。等到魏延发觉上当时,大军已经按诸葛亮的计划撤退了。
魏延当即大怒,“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趁着杨仪行军迟缓,抢先一步,并且烧了所过之处的所有阁道。魏延的意图很明确,因杨仪掌握了全军的统帅大权,故无法与之较量,所以只能赶回成都,向后主奏告事情原委。杨仪也不甘落后,于是二人都向刘禅上表,皆称对方“叛逆”,双方的表书在同一天交到刘禅手中。毫无主见的刘禅不知孰是孰非,就询问蒋琬和董允。蒋、董都是诸葛亮的心腹,加之魏延与同僚关系一向不好,因而二人都偏向杨仪。于是刘禅命令蒋琬率军去讨伐魏延,但不等蒋琬兵至,魏延已被杨仪所杀,原因是他拒守南谷口,与赶上来的杨仪对战。
魏延为何不赶回成都,而要在南谷口以弱势兵力对抗杨仪呢?大概是他已经得到刘禅派蒋琬前来讨伐的消息,他知道自己已没有机会进入成都,向后主辨明事实真相了,于是只好回身与杨仪一拼。
此时形势对魏延本就极为不利,又被当初接替他固守汉中的王平临阵一顿叫骂:“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所部立刻军心动摇,“众知曲在延”(军士们知道错在魏延),于是都不愿为他卖命,全都散了。其实,所谓“曲在延”只不过是表象,试想,当兵的怎会知道上层斗争的内幕,他们只知服从刘禅和诸葛亮的命令。既然皇帝和宰相都站在杨仪这一边,认为魏延反叛,当兵的因此反水,也是正常的事。
手下将士皆散,魏延无奈,只得与其子数人向汉中逃亡,杨仪派遣马岱追斩之。当魏延的首级送到杨仪面前时,杨仪用脚踩着魏延的脑袋,嘲笑说:“庸奴,看你还能再做恶吗?”之后杨仪又“夷延三族”(见《三国志·魏延传》)。一代名将魏延,没有死于对敌战争,也丝毫看不出有任何反叛之心,却被诬以“反骨”,身死族灭,可叹可惜可泣。
魏延之死虽然与诸葛亮多年的打击和排斥,以及杨仪、费祎等人的嫉恨有关,但是,魏延本人在这场突发事件中的处置也有失宜之处,他不该轻信费祎,也不应在退军途中烧毁主力部队回归的阁道,给人以谋反的把柄,更不该据南谷口,以数千之众去对抗杨仪的十万大军。这完全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魏延的冤家对头杨仪反倒似乎长有反骨。杨仪诛杀魏延后,自以为功勋至伟,代替诸葛亮者非己莫属。岂知诸葛亮生前早就安排蒋琬作继承人了,后主仅给杨仪一个虚衔。于是杨仪口出怨言:“当年丞相刚死之际,我如果举军投奔曹魏,怎么可能落到如此地步呢,真是追悔莫及啊!”费祎将此“大逆不道”之言密报后主,结果杨仪被废为庶民。杨仪不知悔改,“复上书诽谤”,结果入狱,而后自杀。杨仪之死固然有咎由自取的成分,但毕竟也甚为可惜,因为他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怪只怪诸葛亮生前用人不当,又不能协调好部属的关系,死后导致蜀汉政权的这场内讧,这对人才资源匮乏的蜀汉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加快了蜀汉的衰落。
第二十二章 “暴君”杨广的雄才伟略
隋炀帝杨广(569—618年)是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杨广作为暴君、昏君,其名声之响绝对可以坐前几把交椅,其罪行罄竹难书:他营建东都、开通运河、巡游江南、三征高丽,他荒淫无耻、残忍毒辣、祸国殃民,最终葬送了短命的隋王朝。
从史书看来,隋炀帝这个旷世恶人,犯下了几乎人类所有能犯下的罪行:谋兄、淫母、弑父、幽弟、逆天、虐民……而他的身上也集中了人类所能有的全部邪恶品质:淫荡贪婪、狡诈阴险、残暴血腥、昏乱无能……
客观地说,杨广的人品确实很差,但并非昏庸透顶。杨广之所以被描述得如此不堪,与中国的史官们一贯不写“中间人物”,只塑造神或者鬼的传统有关。文武周召、孔孟程朱等人构成“神”系列,他们是天纵神圣,完美无瑕;隋炀帝杨广被列在“鬼”系列,与他做伴的有夏桀、商纣、秦始皇、曹操、秦桧,这些“鬼”个个面目丑恶。
其实,杨广也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且相当勤奋敬业的君主,也是有才学有政治作为的。如果我们以一种新的眼光来评价杨广,就会发现,他对历史并非毫无功绩,至少他为唐太宗李世民提供了最直接的警示作用。
谋兄、淫母、弑父、幽弟的背后
杨广与父亲的妃子宣华夫人陈氏的暧昧关系给杨广蒙上了乱伦的恶名,即后世所称的“淫母”。杨广还被说成是荒淫无度,宫女数万。但是不论史书如何贬损杨广,都不得不承认,他的元配妻子萧皇后从来没有被彻底冷落过。
杨广十四岁时即与江南大族之女萧氏结婚,直到他去世,两人始终情投意合。作为封建帝王,这样感情专一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杨广曾把南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江东诸帝多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可见,他对淫乐之事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如果说“淫母”是对杨广淫乱品性的批判,“谋兄”、“弑父”、“幽弟”则是对杨广丧失人伦的指责。
根据史书和演义的记载,起初隋文帝杨坚立长子杨勇为太子,杨广被立为晋王。杨坚和独孤皇后都喜欢节俭,杨勇不知收敛,生活非常奢侈,杨广则伪装出生活俭朴,不好声色的样子。每当文帝夫妇到他府中,他就把浓妆艳抹的姬妾藏进里屋,只安排几个又老又丑的妇人,穿着粗布衣服在左右侍候。他又故意将乐器的弘弄断,使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放置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这些假象让文帝夫妻俩十分称心。
有一次,杨广外出狩猎,正逢大雨。侍卫给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绝说:“兵士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一人岂能穿上独自避雨呢?”文帝听说此事,认为杨广颇有仁爱之心,日后必成大事,对他更加喜爱。与此同时,杨广又勾结越国公杨素,让他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极力中伤杨勇,诬陷杨勇在文帝生病期间盼望父皇快死。文帝和独孤皇后本来就不太喜欢杨勇,听后立刻将他逮捕。随后在孤独皇后的坚持下,将其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604年7月,文帝病重卧床,杨广认为登基的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文帝的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文帝读后大怒,马上宣召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戏她,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着床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很快得到安插在文帝周围的线人的密报,他与杨素商量后,带兵包围了皇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谋杀了文帝。随后,杨广又派人假传文帝遗旨,要杨勇自尽,杨勇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派去的人拖出杀了。就这样,杨广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
这些事件记载于正史书,应该都是真实的,由此可见杨广的狡诈和冷血。但是,历史上为了争夺王位骨肉相残的事件比比皆是,宫廷杀戮是封建帝王专权制度下无法回避的问题。杨广弑父杀兄,只不过是历史上为数众多的宫廷流血事件中的一桩,对其特别加以苛责并不公平。李世民就曾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害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父亲李渊退位。只不过因为李世民做得相当高明,通过篡改史实,把李建成和李元吉贬得一无是处,甚至是残忍无能之辈。加之他自己是一位实力超群的君主,所以后世并没有特别指责他。
“多欲好动、劳民伤财”的真相
隋炀帝最为传统史家所厌恶的,是其“多欲好动”。在即位的十四年中,隋炀帝待在宫中时间只有四年,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巡游的路上。
有两件事是史学家用来证明隋炀帝为了自己寻欢作乐而劳民伤财的铁证。
其一是修建大运河。
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开凿大运河,前后花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隋炀帝在修运河的同时,还在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四十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
史学家们认为,杨广如此大费周章地开通大运河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为了自己能坐船去江都游玩。如果真是这样,杨广真是昏庸得可以。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杨广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仅是便于游玩,而是有战略上的意义。
隋文帝杨坚曾于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通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大致沿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一百五十多公里,名广通渠。604年改名永通渠。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这段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这应该是杨广修建大运河的原因之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