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小说:宋史疑云: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作者:吴蔚字数:3512更新时间 : 2017-07-30 16:04:37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王继恩到任后,不知兵事,却独断专行。先锋官马知节不肯依顺他,他便尽收其军,只给马知节三百名老弱士兵,派去守彭州。马知节多次请求调拨精兵,王继恩就是不答应。后来,农民军十万人攻城,从早晨到黄昏,马知节部下士兵多战死。马知节横槊突围而出,招来援兵,呐喊着再次攻进城,农民军才溃败。宋太宗得知后,也没有追究王继恩。农民军起义失败后,宋太宗专门设宣政使之职,授予王继恩。这是宋朝立国以来首开重用宦官的先例。王继恩身为宋太祖一朝的宦官,却在宋太宗一朝得宠,权势熏天,原因只能从当年斧声烛影的雪夜中找理由了。
  偏偏是这个备受宠信的王继恩,为什么在宋太宗病危时再一次参与了皇太子废立大事呢?

  第20节:狸猫换太子(4)

  我们先来看李皇后的背景。李皇后为淄州刺史李处耘的次女,宋太宗即位后才入宫,无缘参与之前诸多复杂而微妙的权力争斗。李氏先是被封为贵妃,六年后立为皇后。李氏自己曾有一个儿子,但早早夭折,之后一直无子。史载李皇后“性恭谨庄肃,抚育诸子及嫔御甚厚”,意思是李皇后为人宽厚,不仅对待宋太宗的儿子们很好,而且与后宫的众嫔妃也相处融洽。这样一位难得的宅心仁厚的好皇后,怎么会突然与宦官王继恩勾结,预备废除太子赵恒,而改立一直被皇室认为得了癫狂症的赵元佐呢?
  显然,赵元佐并没有真的得癫狂症,时人都清楚这一点。李皇后本人也相当偏爱赵元佐,但她长年身处大内深宫,也没有能力左右政局,根源应该还是在王继恩身上。
  按正史记载,早在赵恒被立为太子之前,心腹潘阆就劝王继恩说:“寿王(赵恒当时封寿王)自认为他一定会被立为皇太子,假如事成,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寿王也不会感激我们;如果我们推荐本来不当立的皇子当上太子,新君继位后,肯定感激我们的拥戴之功,这样才对我们有利。”王继恩深以为然。尽管后来赵恒被是立为太子,王继恩也仗着宋太宗的宠信,多方构陷。
  潘阆,字逍遥,又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为人狂放自傲,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最初以卖药为生。王禹偁《寄潘阆处士》描写他说:“烂醉狂歌出上都,秋风时节忆鲈鱼。江城卖药长将鹤,古寺看碑不下驴。一片野心云出岫,几茎吟发雪侵梳。算应冷笑文场客,岁岁求人荐《子虚》。”至道元年(995年),经王继恩推荐,宋太宗召对潘阆,颇为满意,赐进士第,授四门国子博士。潘阆为王继恩所举荐,自然感恩戴德,从此成为王继恩的亲信。
  然而,王继恩已经是两朝元老,在宋太宗一朝权势更是达到了顶峰,风头无人能及。作为一个宦官,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已经是垂暮之年的他,为什么要再一次以身犯险,置身于稍有不慎、就有杀身之祸的宫廷斗争中呢?显然,这其中不仅仅是潘阆所说的拥戴之功那么简单。
  除了宋太宗本人,王继恩应该是最清楚当年斧声烛影真相的人了。他在关键时刻违背了宋太祖皇后宋氏的旨意,从而直接导致了皇位继承人的变更。后来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相继死去,宋皇后也备受冷遇,先是被迁到西宫,之后又被迁到东宫,在落寞中死去后,而且没有以皇后的礼仪下葬。这其中的种种曲折,种种风波,王继恩都看在了眼中,没有人比他更明白其中的内幕和蕴义。如此一来,他的内心显然不能风平浪静,也无法安稳地坐享荣华富贵。也只有如此,才能解释他为什么会站在同情赵廷美的赵元佐一边。也许他认为只有赵元佐上台,才最可能对宋太祖的子孙做出补偿。此时的王继恩,已经是花甲之年,已经达到了旁人不能企及的巅峰,所以,他甘冒生命危险参与废除太子的行动,只能充分证明他对曾经的一些作为有懊悔之心。而他两次参与皇帝继立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更加证明了宋太宗得位之不正。
  王继恩敢于以宦官身份参与废立大事,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太子赵恒的势力相当弱。这也是宋太宗觉得自己身体将要不行了的时候,匆忙扶吕端上马任相的主要原因。事实确实证明,吕端此人小事糊涂,大事一点都不含糊。
  宋太宗病危时,吕端进宫探望病情,发现太子赵恒不在宋太宗旁边伺候,当即就起了疑心,担心宫中有变。于是,他用毛笔在笏板上写了两个大字“大渐”,意思是皇帝病危,派亲信紧急送给太子赵恒,让太子进宫侍奉宋太宗。然而,时隔不久,宋太宗就驾崩西去,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这时候,王继恩进来对吕端说:“李皇后召见宰相,请宰相速到中书,商议该由谁继位。”
  [注:前面在《斧声烛影》中已经提过,宋朝相权大为降低,虽然也沿袭唐制,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但门下、尚书均移到皇宫外,只有中书在皇宫内办公,称政事堂。]

  第21节:狸猫换太子(5)

  吕端一下听出这话里有话,明明赵恒早已经被立为太子,太子就是皇位继承人,还要商议什么?显然,李皇后是有意废除太子。吕端大为紧张,故意对王继恩说:“先帝已经提前写好了遗诏,就藏在书阁中。还要麻烦宣政使(王继恩的官职)跟我一起去检寻出来,一看就知道由谁来继承大统。”王继恩听说宋太宗留下遗诏,立即大为紧张,便想先拿到手,如果上面写的名字不是赵元佐,还可以毁掉。
  吕端和王继恩二人一同来到书阁,王继恩迫不及待地抢先进去。结果,他刚一进去,吕端就将门关上落锁。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王继恩这才醒悟过来,他竟然糊里糊涂地中了一向以“糊涂”著称的吕端的计。
  吕端设计将王继恩锁在书阁中后,急速来到中书政事堂。李皇后正在那里等候,见到吕端独自前来,非常惊讶,于是说:“宫本晏驾。自古以来,立嗣君以年长才顺理成章,现在该怎么办呢?”言语之中已经明显暗示应该由宋太宗长子赵元佐来即位。吕端立即大声说:“先帝立定赵恒为太子,正是为了今天!岂容另有异议!”李皇后没有王继恩的武力支持,惶然不知所措,只得默不作声。
  于是,太子赵恒顺利入宫,到福宁殿即位,垂帘引见群臣。吕端生怕有人假冒太子,站在殿下不拜,奏请卷帘,等到上殿确认帘子后是真太子赵恒时,这才返回殿下,率领群臣跪拜。这样,幸得吕端处置得当,一场蠢蠢欲动的宫廷政变被消弭,太子赵恒得以顺利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
  宋真宗即位后,谋立赵元佐的宋太宗皇后李氏被尊为皇太后,迁居西宫嘉庆殿。但王继恩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他就此失宠不说,还被逮捕下狱,多年来辛苦积累的家当均被籍没。后被贬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安置在均州,不久后死去。
  王继恩倒台后,其心腹潘阆怕受牵连,亡命江湖,逃到山西南部黄河北岸的中条山。后来被宋真宗逮捕审讯,但因为并无大罪,不久便获宽释,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参军。复出后的潘阆很少参与政事,放怀湖山,遨游于大江南北,与寇准、王禹偁、林逋等名士交游唱和,成为宋朝有名的大词人。
  至于另一被涉及的人物赵元佐,因为他事先并不知道此事,又是宋真宗的亲哥哥,所以未受牵连,安然无事。不仅如此,宋真宗还恢复了赵元佐的楚王爵位,并多有赏赐,对亲哥哥十分友善。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赵元佐再也没有与亲弟弟见面,一直到死。由此也可见赵元佐的真性情,他可能没有办法选择出身,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了对这个天下最富贵、最没有骨肉之情的皇家的厌恶。因为与世无争,赵元佐安享富贵达三十年之久,一直到宋仁宗年间才病逝。
  赵元佐还有个弟弟叫赵元俨,排行第八,便是戏曲中著名的八贤王的原型。赵元俨在宋仁宗即位前后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宫廷争斗,这一节到后面讲到刘娥专权时再提。
  吕端在宋真宗即位中立下大功,此后备受信任。宋真宗每次召见大臣时,对吕端都是恭敬地拱手作揖,从来不直呼名字。吕端身材高大,因年迈行动更加不便。殿前石阶稍高,宋真宗就让木匠改加木制的小台阶,并专门在便殿召请他商议军国大事。吕端患病后,宋真宗不但免去了他进殿朝见的礼节,还亲自到家中探望。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病卒,年六十六岁,赠司空,谥正惠。
  特别要提到的是,宋真宗赵恒即位后不久,下旨追复了先前被宋太宗贬死的皇叔赵廷美的秦王爵位,追赠自杀的堂兄赵德昭为太傅,追赠莫名身死的堂兄赵德芳为太保。
  一般来说,儿子很少翻老子的定案。宋真宗性格远比宋太宗仁厚,但他敢追复赵廷美的爵位,多少说明他跟兄长赵元佐一样,内心深处并不认同父亲迫害骨肉的事实,因此出于愧疚之心,一上台就对叔叔和堂兄做出补偿。这也间接证明,即使是宋太宗的儿子,也认为赵廷美死得冤枉,赵德昭赵德芳死得可疑。宋太宗在位时,也许没有人敢公然议论这些事情,但他的私心昭然若揭,路人皆知,连自己的儿子们都不会跟他一条心。

  第22节:狸猫换太子(6)

  二  花鼓女当上了皇后
  宋真宗的软弱性格在“澶州之盟”一篇中已经充分展现,这多少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他会在晚年受制于皇后刘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当妾说我不配?嫡女重生掀朝野夺凤位一品麻衣神相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诡异调查局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无限:我,龙脉术!重生后,我送渣女全家坐大牢天赋太低被群嘲?我一剑破天七零娇美人,撩得冷知青心肝颤长公主娇又媚,高冷摄政王心肝颤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