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小说:战国那些事儿/铿锵战国作者:老铁手字数:3532更新时间 : 2017-07-31 00:03:23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秦国远征上党,粮食经渭河运到野王,在从野王经陆路运抵前线,这个过程漫长曲折,在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效率非常低下。可以说,双方的日子都不好过。 
  世上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待死亡。在没有战事的战场上,生活是枯燥乏味悒郁的,慷慨的赵国儿女只好收起慷慨的胸怀忍受着无聊的时光一丝丝挪步。雄豪的秦国武士也只好靠回忆往昔赤裸着上身,左手挟人头,右手握利刃,直扑敌人的战斗场面来打发时间。 
  战场上陷入僵局,朝堂上斗争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秦军大兵压在赵国边境,赵国的朝廷也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在廉颇接连吃了几个小败仗的时候,赵王计划增兵支援廉颇,主和派楼昌建议赵王不要与秦国作对,而应向秦国进献重礼以企求和平。主战派虞卿认为与其向秦国屈膝请和不如向楚、魏进献重宝以获得他们的帮助,三家协力抗秦不愁秦军不退。但赵王的骨髓中有太多的奶油和脂肪,而没有形成骨气所必须的铁和钙,他甚至没有经过审慎地权衡,就下意识地就选择了屈膝投降,与他当初答应接受上党的爽快形成鲜明的对比。虞卿向赵王分析到:秦国发大军进攻赵国,并不是赵国主动送上的那点礼物就能满足得了,秦军的目的是要拿下上党,甚至要拿下邯郸灭亡赵国。赵王这才恍然大悟,但使者已经出发,身上带着赵国的文书,车上拉着珍贵礼品,那时候还没有电话、电报,赵王只有后悔的份。 
  面对赵国使者送来的满车礼品和言辞卑恭的国书,秦王笑了、范雎也笑了,之后范雎又与秦王相视一笑。秦王笑眼前的东西,范雎笑赵国的可怜,两人的相视一笑透露出这里面还大有文章可作。 
  秦王大排筵宴款待赵国使者,其隆重的程度无以复加,隆重到让人感到不自然。席上,秦王大谈特谈秦赵两国友谊的源远流长,目前的战争只是不必要的误会。秦王表示愿意与赵国一道促进战国间的和谐,赵国使臣转达的赵王对秦王的亲切慰问。最后秦王对这次宴会做了高度的评价。 
  秦赵关系的反常复苏,早就被魏国,楚国的谍报人员看在眼里,这正是秦王范雎君臣两人想要看到的结果。不久魏楚两国的朝廷就得知赵国已经投入秦国的怀抱。秦国逼良为娼,赵国自甘堕落,现在两国正处于甜蜜期,因此魏楚没有必要为就一个不可救的赵国冒犯强秦。 
  秦国很满意,魏楚很无奈,赵国最冤枉,白白损失了重礼不说,还把潜在的盟友丢了。秦国收了赵国的重礼还把赵国君臣一顿好泡,不仅如此,长平战场上秦军对赵军的军事压力更变本加厉了。 
  即便是没有援军的赵军,面对用兵谨慎的廉颇,秦军还是没有办法,单纯的军事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试试外交和政治的途径。范雎的坏水又开始泛滥。 
  【3、天赐赵括】 
  不知是赵括的牛吹得太大还是秦国的间谍太敬业,反正就连远在咸阳的范雎都知道邯郸有一个喜欢纸上谈兵的将门子弟,而且范雎还知道,虽然赵括在自己眼里是一个笑话,而在赵国却接近于一个神话。“这个人年纪轻轻,将门虎子,熟读兵书战策,论起兵事引经据典,其滔滔雄辩如江河泛滥般不可收拾,赵国的命运将系于此子。” 
  这个人引发了范雎的思考。赵括,真乃天赐秦国也!凭借这个人的如雷般的虚名和浅薄的实力完全可以改变长平之战的形势。而只要能让这个人成为赵军的统帅,长平之战秦军就算赢了一半。 
  来而不往非礼也,赵国向秦国送礼,秦国自然也得回赠,不过不是送给朝廷,而是送给些能影响朝廷决策的大臣。范雎同时派间谍在赵国上上下下散布谣言。赵王对廉颇的一连串的失利和连续三年的战略防御已经非常不满,这个军事门外汉已经无法继续忍耐下去,他要得是迅速的胜利,因此屡次对廉颇加以责备。范雎散布的谣言正冲赵王的这种心理而来。说:“廉颇年老,已经丧失了进攻的欲望,过不了多久就要投降,赵国只有赵括能率领赵军取胜。”这样的谣言接连不断的飘进赵王的耳朵,大臣如是说、士兵如是说、甚至连大街上推车挑担的都这么说。赵王不由得不信。 
  廉颇在赵惠文王时期屡立战功,他的军事水平有目共睹,偏偏新登基的赵孝成王不买帐。这个赵王不是一个有气魄的王,刚遭受一点微不足道的损失,就忍不住要轻举妄动;他也不是一个知人善任的王,太不相信廉颇的丰富经验,却又太相信赵括的夸夸其谈;但他却是一个偏执狂,上一次偏执地要向秦国屈膝投降,这一次又骗执地要临阵易将,他只听信那些语焉不祥,有如坊间闲话的传言,却听不进蔺相如、赵括老母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苦苦的相劝。 
  赵括意气风发地来到长平,廉颇只好无奈地离开长平。赵国的命运也随之发生转变。 
  赵国换将,秦国也换将。赵国在大张旗鼓地换将,秦国在偷偷摸摸地换将。 
  赵括率领着新近组建的二十万生力军一到长平就马上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赵军,他首先把参谋部换上了自己的人,可想而知一个喜欢控制话语霸权的统帅手下只能是一群阿谀奉承之辈,赵括并不指望他们能提什么实质性的建议,只需要他们做热心的听众和粉丝。赵括的父亲赵奢身边有个能够独立思考,见解不凡的谋士许离,赵括的身边却只有马匹精。 
  廉颇构建的那些坚固的防御工事在赵括的一声令下被全部拆掉,赵军厉兵秣马,摆出进攻的态势。赵括趾高气昂,睥睨一切,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神色。即便在两军对垒的紧张时期,赵还不忘照顾一下自己的私人爱好,原来这位公子还是个炒房爱好者,他的爪牙四处活动为他搜寻有发展潜力的房产和地皮。 
  赵国换将的消息传到了秦国。范雎知道胜利要来敲门,这一仗事关两国国运,意义重大,范雎和秦王商量只有秦国的一号战将白起才能完成此任务。长平之战打了三年,白起早就按耐不住心中的杀气,但无奈对方的统帅是一向用兵谨慎的廉颇,即便白起出马也不一定能克敌制胜,所以这三年白起一直没有露面,而现在赵军首领换成了崇尚进攻的赵括,是该白起起作用的时候了。 
  赵括曾经这样评价过白起:“武安君数将秦军,先败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再功魏,取大小城六十一城;又南攻楚,拔鄢郢,定巫黔;又复攻魏,走芒卯,斩首十三万;又攻韩,拔五城,斩首五万;又斩赵将贾偃,沉其卒二万于河;战必胜,攻必取,其威名素著,军士望风而栗,吾若与对垒,胜负居半。”这些话恐怕也被秦国在赵国的间谍探知,为了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白起悄悄地接替了王龁的位置,并传下军令:“有言白起在军中者斩”。 
  白起秘密布置下了陷阱就等赵国猛兽的扑来,而这一切赵括还蒙在鼓里。 
  【4、决战】 
  在赵括拆除防御工事的同时白起却在构筑防御工事。秦军沿长平城布置了一道18公里长的弧形防御阵地。白起安排两万五千名名士兵等赵军进入预设阵地之后截断赵军的退路,并安排五千名骑兵阻挡赵营中留守部队的支援,另安排一支军队与赵军接触一阵就佯装败退,把赵军引入预设阵地,其余秦军则坚守防御阵地以待赵军的冲击。 
  赵括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中央出破,他既没有进行火力侦察,也没有派巡逻四处打探,他对秦军的动向完全不了解,连秦军主帅是谁的,紧凭对王龁鼠辈的主观藐视就制定了作战计划。赵括把赵军几乎所有兵力集中起来,准备做一次猛烈的冲锋。 
  赵括的逻辑是:“秦军受阻于上党已经三年有余,昔日旺盛的士气已经被消磨下去,加之秦军战线漫长,粮草供应吃力,而赵军士气旺盛,特别是有我赵括的亲自指挥,眼下正是反击的大好时机,因此应该尽可能的集中兵力将敌人一举歼灭。” 
  赵括的军事理论依据是“以逸待劳”,“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然而他的一切结论都是在不了解秦军动向,或者说想当然的认为秦军不会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得出的。秦军的保密工作做的太出色,假如赵括得知秦军的统帅已经换成了白起,应该不会这么莽撞行事。 
  40万赵军浩浩荡荡向秦军压来。秦军的先头部队刚一接触就败下阵来。赵括大喜,命赵军全线进击向秦军的阵地猛扑,秦军依托有利的地势和坚固的阵地进行防御,赵军无法突破,而这时赵军已经离开营地12公里。赵军想按原路返回,却被预先埋伏的25000名秦军阻挡,留守的赵军试图出去营救,又被秦军的5000骑兵驱赶回来。赵括吃惊地发现战场形势完全不同于自己设想的那样,更另他不可思议的是秦军的统帅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成了白起。战场不是从来就吃惊的地方,白起命秦军从两翼打击赵军,赵军抵挡不住,最后被压缩在一个长条地带,粮道已然断绝,赵括只好命令赵军原地设防,以待援军,可是援军在哪里? 
  留守营地的少数赵军有的是粮食,但被秦军的骑兵压得不敢露头,赵国的所有军队都集中在长平,邯郸也无兵可派。情急之下赵王想到了求援,赵国使臣到了魏国和楚国,魏王和楚王不愿发兵相助,原因是在秦赵相攻之前赵国还主动向秦国示好,魏王和楚王认为赵国和他们不在同一个阵营,如果这次出兵相救,赵国以后还可能再次投入秦国的怀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主母重生当后娘,渣夫一家悔断肠废土求生:我的邻居又又又不是人抄家流放?不怕!奶包囤粮满仓肉怎么,舔狗不能当反派吗?综漫之二婚反派自救亲儿不如养子?后悔了别找我!暗巷3:浴火快穿:今天也是个好爹呢!北少的追妻火葬场高武:人到中年,系统才来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