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赵王又想到了齐国,五年前齐国曾经派军队帮赵国打跑了秦国,《触龙说太后》就是这个事件中的一部分。这次赵王满心希望齐国再次帮忙,但五年间齐国的风水已经发生了转变,齐襄王田法建已经去世,继位的是不经世事的齐王田建。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已经大面积、深层次的在齐国产生效果,齐国在秦国糖衣炮弹的攻击下已经坚定地倒向了秦国那边。在田建的眼里,秦国与齐国好比兄弟之国。
赵王转了一圈没有借到一个兵,只好仰天长叹一声:“赵括啊,寡人就不了你,你自生自灭吧!”
赵括并没有悲观失望,在他的兵书上还写着:“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他看来赵军现在虽然处于包围之中,粮草无继,生存危在旦夕,但士兵受到死亡的威胁一定会迸发出可怕的战斗力,凭借这股由求生欲望激发的士气赵军一定能够冲出重围,甚至肯能打败秦军。后来三国的马谡被司马懿包围在街亭的时候也做如是想。
赵括的判断部分正确,遭到包围的赵军确实做了非常凶猛的反扑,但是秦军的准备更充分,他们依托防御工事一次次将赵军打退,双方都损失惨重。
赵国的救兵没有到,而秦国的援军已经开到。秦王得知赵军被围,料定赵军一定会做殊死的挣扎,长平之战承载着秦国的国运,如果说前几年的伊阙之战、几(地名)之战,秦国还能输得起,那么长平之战若失败,基本上意味着秦国霸业的终结。秦王一狠心把黄河以东地区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征集起来,每人晋爵一级送往前线。
白起有了援军便能布置更稳固的防线。赵括屡次突围不成功也暗自纳闷:书上的理论为什么不灵了呢?赵军的形势越来越险恶,由于缺粮,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每天都有人饿死,失败情绪也开始蔓延。
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外无救兵,内无粮草,赵军的毁灭尽在咫尺,赵括决定亲自率军做最后的一搏。他从疲弱的士兵中挑选精力相对旺盛的组织成几支敢死队分散突围,躲在防御工事后面的秦军根本不屑于和这些饿鬼交锋,一阵乱箭袭来,赵军倒下无数,其中也包括赵括。
其余的赵军看到主帅阵亡,感到前途绝望,更由于对食物的渴求,他们纷纷投降了秦军,清点下来总共有四十万之多。长平之战以秦军的完胜结束,白起再一次创造了胜利的神话,等待他的是桂冠还是冷箭?那些俘虏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敬请关注下文。
【5、屠夫】
秦军的弩箭无情地夺去了赵括的卿卿性命,不给他留下丝毫雄辩的机会。赵军因主帅阵亡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纷纷放下武器,老老实实做了俘虏。恐怕这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长期的饥饿之下,赵军个个面黄肌瘦,四肢浮肿,身体衰弱,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冲锋杀敌。
受降的场面颇为壮观,山谷里步满了赵军俘虏,足足有40多万。黑压压的一片,看着都眼晕。白起也没有想到能够一次性抓获这么多的俘虏。如何对待拿着武器的敌人,白起很有经验;如何对待放下武器的敌人,白起很没有经验,秦国的战争政策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处理战俘的内容。诚然白起杀过很多人,但都是在战斗中。可是眼前的这些都已经宣布投降了呀!白起倒宁愿他们继续战斗,那样就可以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情况下把他们杀死,秦军士兵也可以拎着他们地脑袋回去邀功领赏,就像他们曾经许多次熟练地做过的那样。
白起注视山谷良久,从横横竖竖的俘虏中看出两字——“吃饭”。秦军的口粮依赖水陆交通长途运输,自用尚显不足,如何再分出一部分给数量庞大的赵军?况且赵军不可能简单的有奶便是娘,人言“赵卒多反复”,吃了秦国的饭能不能给秦国办事很是个问题,如果他们恢复体力之后与秦军为难,长平之战的所有成果都会付之东流。想到这里,白起下意识地想到了最简单,最彻底地解决办法——坑杀!
打定主意后,白起也不由的激灵灵打个冷战,周围的空气中顿时充满杀气。旁边枯树上乌鸦“哇”的一声,展翅飞走。
白起通令投降的赵军在一指定地点集结,说是便于集中供应食物,实则是为了便于集中杀戮。投降者的普遍心理莫过于交出自己的身体任由对方处理,当然杀死不包括在内。可以肯定如果士卒知道投降后死路一条,无论如何也要顽抗到底。可怜的赵军有个简单的梦想,在他们放弃抵抗之后,秦军能够看在他们投降的面上给他们一点食物,哪怕就一点。
秦军四面围来,带来的“食物”是滚木雷石,弓弩标枪。一生令下,各种远程武器从四面八方袭来,绝望的赵军无力反抗白起的背信弃义,只能用一声声哀号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死神对赵军投射出贪婪的一瞥,山谷顿时变成了屠宰场。由于饥饿的缘故,没过多久,叫声就停了下来,秦军也停下了攻击,但见谷中尸体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场面甚是恐怖。此刻,人道主义紧闭住双眼,死神却在大快朵颐。
由于赵国搞全民皆兵,俘虏中的童子军为数不少,其中有240个被白起有意保留下来,送回了邯郸,当然不是手下留情,而且要让他们把恐怖的消息传给赵国的国君。赵军的尸体被堆成一座山丘。若干年后,肉体腐烂,只留下一堆白骨,为了纪念此台的制造者,被称为“白起台”。
白起由于屠杀巨量赵卒,使得其残酷的骂名千古流传,直到现在,当地人民在杀猪的时候都要在猪的背部写下白起的名字,白起是名副其实的“挨千刀”。白起违反人道主义精神的屠杀也受到了当时智识阶层的诅咒,他们无力估量杀降对白起所造成的影响,只好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杀降不祥”。——人性的,太人性的!二百年后,古罗马的著名独裁官苏拉带有表演性质地屠杀大量战俘之后并没有不祥的结局,相反幸运女神一直钟情与他,直到他寿终正寝。所以,可以评论白起的杀降行为,但请道德家闭嘴。
〖马后屁: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一条分界线,在这之前鹿死谁手还留有悬念,在这之后局势马上明朗。决定秦、赵两大强国国运的这场战争由于意义重大,历来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与议论,人们对赵国失败的责任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长平之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人们可以从中间提炼出形形色色的观点,其中不少针锋相对,而且似乎每种观点斗能够自圆其说。搞社会学科研究的人似乎有一种习惯:只选用那些能够支撑自己的观点的材料,而无视那些与自己观点矛盾的材料。据说马克思在构建共产主义学说的时候的也曾有意无意地这样做过。
现代自然科学思想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人们认识到定性的判断需要定量的分析。能够影响最后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每个因素对结果影响的比重不同,只有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才能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用句数学术语,其实这是个求偏导的过程,分子是事件的结果,分母是造成结果的每个因素。下面我将对其中的主要因素逐条进行分析,对与不对,唯各位看官是裁。
一、是否应该接受上党
赵国接受韩国上党是引发长平之战的直接原因。有一种观点是既然赵国在长平惨败,那么接受长平就是一个错误,是赵国君臣贪图眼前利益的表现。这种观点非常符合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性思维,既然失败了,那么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很显然,这样的逻辑只能用来煽动乌合之众。但凡有点分析能力的人都不会被蒙蔽。影响战争胜负的事件有很多,不能武断的认为赵国处处范错,秦国处处占尤。具体事件还是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体分析。
赵国接受长平只是造成了秦赵交战局面,而不能说直接导致了赵国战败的后果。因为秦赵之间,实力相差不大,从历次交战记录上也看不出哪方更强。鹿死谁手还是一个悬念。秦赵之战,绝不象美国出兵伊拉克,阿富汗那样。在秦赵最近的交锋中,赵国在於阈连败秦军。赵国是山东六国中的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秦国以统一四海为己任。两大强国之间的对决终究会发生。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对决之前,谁获取的资源越丰富,谁在对决中就越有优势。秦国如此,赵国亦是如此。按照范雎为秦国做的发展规划,秦国的首攻目标是韩魏,韩魏之后将是赵楚,最后是燕齐。秦国攻长平本意是要消灭韩国,没想到赵国却突然接受韩国的上党,打乱了秦国的规划。秦国不得不提前考虑与赵国进行大决战,因为上党郡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据守着邯郸的门户,并且可以俯视河南,河北一带。一旦上党落入赵国,会给秦国造成巨大的威胁。秦国兴动大军与赵国争夺上党,不单纯是斗气,同时也是在争利。
赵国接受上党的好处是能在与秦国的最后对决之前不废吹灰之力占据一块战略意义极重的区域,而且有上党老百姓的真心拥护。不利之处是,上党郡无法为庞大的驻防军提供充足的口粮,与赵都邯郸之间又隔着太行山,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过,运输粮食效率低下,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粮食问题将会成为制约赵军战斗力的瓶颈。至于说赵国接受上党引来秦国的攻击,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秦赵对决是大势所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