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小说:战国那些事儿/铿锵战国作者:老铁手字数:3535更新时间 : 2017-07-31 00:03:23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等秦国清理干净外围,做好一切准备,赵国恐怕更吃不消。这里不存在什么“横挑强邻”的问题。 
  可以说赵国接受上党,有利也有弊。个人认为利大于弊,而且弊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克服,将在下面论述。 
  二、如何接受上党 
  对长平之战的争论中,有一个环节不曾被他人注意。抛开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这个问题不论,赵国接收上党心态很值得怀疑。从进展的速度,我们有理由怀疑,赵国单纯地将上党看作韩国送上大的礼物,而忽略了背后的秦国危险。如果说该不该接受长平还存有争议,那么赵国接受上党的具体做法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关于上党问题的争论与其说是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毋宁说是如何接受上党。 
  如果赵孝成王能够深刻认识到接受韩国上党便意味着与秦国开战,赵军无论如何也不会2个月才送去迟来的爱,上党也不会在交战初期便轻易地落入敌手。赵国恰当的做法是,第一时间派军队接管上党,广积钱粮,厉兵秣马以待秦军的到来。如此上党才能发挥出它的战略价值。 
  三、换将 
  赵国用赵括代替廉颇历来被史学家看作是赵国失败的直接原因。赵孝成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赵孝成王政治经验不足,同时也是军事上的门外汉,一旦遇到困境就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他将赵括母亲等人的忠告放在一旁,仅凭范雎别有用心传播的一些街谈巷议就作出了改变国运的一项人事决定。赵孝成王分辨能力差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范雎散布的谣言正好切中赵孝成王内心的想法。 
  在换人之前,赵国出现粮荒,赵孝成王四处求救,均遭拒绝。此时赵国与秦国在前线僵持已过三年,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军事对抗对年轻的赵孝成王来说无异于煎熬。虽然赵国自从赵襄子时期就有勒紧裤腰打硬仗的光荣传统,但传到赵孝成王这一代已经荡然无存。死亡是痛苦的,比死亡更痛苦的是等待死亡。赵孝成王已经乱了方寸,只是为了打破僵局而打破僵局。在这种心理下,号称军事天才的赵括便显得那么富有魅力。赵孝成王不由得动了心。 
  四、赵括 
  赵括作为长平之战赵军的最高指挥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失败的根源深藏在性格之中。“知之莫如母”。赵母完全清楚赵括性格中的死穴。战争是一门非常实际的学问,赵括仅凭从书本上学来的条条框框便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兵者,国家凶器也!”对待战争,最优秀的统帅表现出来的是深深的敬畏。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没有谁敢保证一切尽在掌握中。赵括所了解的战争是抽象的战争,而不是真实的战争。抽象的战争其实是一种脑力游戏,规律性很强,但凡有点智商的人就能玩得明白。而真实的战争却处处体现规则,又处处没有规则。比如,兵家普遍忌讳背水而战,而韩信却刻意地去追求背水而战。兵书上写着:交战时要第一时间占领地势制高点,赵奢这样做便打败了秦军,马谡照着做却痛失街亭。熟悉数学的同学都知道,数学建模的难点不在于求解模型,而是如何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模型。赵括只是精于求解模型,而不懂如何建立模型。赵括对战争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而他骄傲自大的性格又使其对自己的缺陷缺乏清醒的认识。而掌握决策权的军事门外汉们只看到赵括夸夸其谈时的热闹。最后致使赵括的缺陷成为致命的缺陷。 
  赵括接手兵权之后,并没有做太多的侦察工作,连对方将领都没有弄清楚的前提下,便草率地选择了中央突破。这又是他骄傲自大的又一次体现。骄傲则容易主观,主观则会冲动,冲动便得到了惩罚,末了,还有一个成语流传于世——纸上谈兵。 
  五、其余五国 
  山东六国皆知秦强赵弱。而且秦国号为暴秦,已有席卷天下之势。很显然,他们应该团结起来对抗秦国,这个道理六国都懂,以前也是这么做的。秦国攻打魏国时,其他国家就会派援军相助,迫使秦国数次铩羽而归。这种不成文的相互救援机制在长平之战时却失灵。秦赵对抗的三年多,其余五国眼睁睁的看着,赵军被包围的49天里,其余五国依然在眼睁睁的看着,或许还有点幸灾乐祸呢! 
  曾经的友邦为什么一致选择了袖手旁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争之初,秦国用土地稳住了韩魏。战争之中,赵国试图屈服,秦昭王,范雎又从中巧施妙计,让五国感觉到赵国不是一个值得相助的盟友。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足以作为五国袖手旁观的理由。无论秦国如何甜言蜜语外加大礼相送,赵国如何作贱自己,五国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救赵。因为,救赵国就是在救自己。如果赵国垮了,六国没一个能坚持下来。可惜五国当权者的政治觉悟太低,不是贪图蝇头小利,就是为了意气之争。丘吉尔是这样说的:如果希特勒进攻地狱,我也要为魔鬼说两句好话。其余五国的领导人需要反省,如果还有机会的话。 
  马后屁就此放完,呛人之处,请各位看官指点则个。〗 
  第十八章 邯郸之围 
  【1、将相不和】 
  长平之战后,秦国建立起绝对的优势,从此山东再也没有能抗拒秦国的单一国家。长平之战后,赵国陷入休克状态,秦国虽然也遭受重创,但还有持续作战的能力。白起被替换下场,准备做新一轮的攻击,替代白起上场的是司马梗与王龁。公元前二五九年的正月初十,这两位少壮派军官就率领秦军问候赵国的边界。司马梗北上夺取了赵国的太原郡,然后南下将赵国的上党地区全部占领。王龁先攻取了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而后继续向东夺取了武安,武安在上党与邯郸的中间,是通向邯郸的重要关卡。清除两翼之后,邯郸就完全暴露在秦军的兵锋之下。小的们做完准备工作后,老将白起准备出马。 
  邯郸城在战栗。秦军来的太急,赵国遭受重创之后,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人马,粮草,军用物资严重缺乏,比物质更缺乏的是士气,整个赵国还沉浸在大败的阴影之中。就算化悲痛为力量是种可能,但消化悲痛,聚积力量却需要时间。时间,白起不会给。赵国见正面抵抗已无可能,只好尝试从秦国内部着手瓦解秦军的攻势。 
  于是就有说客来到秦国对范雎道:“是谁阵前杀死马服君赵奢的儿子?” 
  范雎道:“白起。” 
  “是谁将要夺取邯郸?”说客继续问道。 
  “白起。”范雎道。 
  说客道:“如果赵国灭亡,白起就会位列三公。白起几乎开拓了秦国一半的疆土,占领敌国城池70座以上,南下平定了楚国的鄢、郢、汉中,北上又全歼了赵国的军队,古代最著名的将领也不过如此。眼下,赵国就要灭亡,秦国将称雄与天下,不用说白起必然会列为三公。难道相国甘愿屈尊白起之下。”说道这里说客察言观色,见范雎心有容色微动,又继续道:“即便相国不服,恐怕形势将不会以相国的意志为转移。上党之战之所以爆发,是由于韩国人民不愿意投身秦国。这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如果赵国垮了,北部将被并入燕国,东部将会并入齐国,南部将会并入韩魏。相国想扩大山东的封地而不可得,谁让秦国不受老百姓欢迎呢?这样算起来,还不如割取赵国几座城池与之媾和,以免再次为人作嫁。” 
  范雎听后沉吟片刻。同是纵横家,范雎对说客的套路了如指掌。秦国灭赵后,如果说能否得到实惠还有待考察的话,那么白起会凭此功劳跃居范雎之上却是板上钉钉,正是这一点牵动了范雎的神经。这时,赵孝成王由于担心邯郸被围,大老远地从邯郸来到咸阳,通过大臣赵郝向秦王表达了破财免灾的意思,即:赵方向秦方割让六县,秦方将攻赵的大军撤回。于是范雎跑到秦昭王那里道:“秦军连续作战许多年,人困马乏,再精锐的部队也需要修整,咱们不如先答应了赵国的求和。待士气恢复之后再启战事。”秦昭王依然对范雎信任有加,准许执行。白起正准备率领军队扑向邯郸大开杀界,突然接回国修整的命令,顿时气恼,私下一打听是范雎向秦王进了言,于是对范雎很有意见。两人原先是井水不犯河水,现在却力图搞垮对方。 
  赵王回国后,准备向秦国移交土地。看着为数不多的土地又要被割去一片,赵孝成王很有点舍不得。正在给与不给之间犹豫时,虞卿进言道:“大王以为秦国之所以停下进攻赵国的步伐是由于太累了,需要歇歇了,还是给赵国面子?”赵孝成王道:“秦国前翻功赵,不遗余力,看样子已经没有能力发动大型攻击。” 
  虞卿道:“既然秦国已经无力攻击,疲惫而去,大王又为何必白白送上土地,这不是明摆着帮助秦国攻击赵国么?如果明年秦国再行攻击,大王就没救了。因此割地一事是:不给白不给,给了也白给。” 
  赵孝成王一向没有主见,将虞卿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了赵郝。赵郝道:“虞卿怎么就知道秦国没有力量做深度攻击?就算知道秦国没有能力继续攻击,也应该趁此机会讨好秦国。此弹丸之地不送,来年秦军再要来了,大王想要割地求和也变成不可能。因此割地要趁早,迟了准糟糕。” 
  赵孝成王再次发挥传声筒的作用将赵郝的话告诉虞卿。虞卿道:“赵郝说:‘如果现在不抓紧了讨好秦国,来年想讨好也没有机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快穿:今天也是个好爹呢!抄家流放?不怕!奶包囤粮满仓肉主母重生当后娘,渣夫一家悔断肠怎么,舔狗不能当反派吗?亲儿不如养子?后悔了别找我!暗巷3:浴火废土求生:我的邻居又又又不是人北少的追妻火葬场综漫之二婚反派自救高武:人到中年,系统才来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