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村庄对面的半山上,孤零零地修了一院地方。当地的同志说:“这个村子就是马明方的家乡,半山上那一院地方,就是他的故居。”齐心同志听得,立即请求停车说要看一看马明方同志的家。马明方同志也是西北革命的有功之臣,1935年前后,习仲勋担任陕甘边苏维埃主席时,马明方担任陕北省苏维埃主席。延安革命纪念馆中,有一张他们两人在瓦窑堡的合影照片。两人相视而笑,显得十分亲热。马明方建国后曾担任陕西省委书记、西北局和东北局书记、中组部常务副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他同习仲勋长期合作共事,是一位谦虚谨慎、正直坚定,在西北地区干部群众中很有威望的好同志。
近年来,故乡的人民和亲属为了纪念他,将马明方的故居整修一新,挂上了“马明方故居”的牌子。村中还修了一所“马明方小学”表示对他的纪念。
齐心老人站在路边,久久地凝望着半山上的马明方故居,深有感触地说:“对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李自成行宫
由杨家沟返回县城,已近中午。齐心老人不顾疲劳,兴致勃勃来到李自成行宫参观。
“行宫”始建于李闯王打进北京之后。据说,闯王李自成在北京宣布登基不久,就派他的侄子李过回乡修造行宫,为他将来衣锦还乡做好准备。可惜好景不长,他只做了几天皇帝,就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赶出北京。从杨家沟返回到李自成行宫,从那简单的石室和简朴的陈设到这繁复的甚至是富丽堂皇的石雕建筑,毛泽东与李自成,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与一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形成了一个极其明显的历史反差。一个是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征战,进入了北京金宝殿,由戎马倥骢到锦衣玉食,一个同样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征战,眼看着胜利在望,可李自成却想着派自己的侄子回到家乡大兴土木修行宫,准备衣锦还乡省亲耀祖,毛泽东却想着如何把封建地主手中的土地分给农民,让天底下所有的劳苦大众都分享到革命成功的胜利果实。结果一个虽然建立了全国政权,可这所谓的政权,都像是空中楼阁。一个却在尚未夺取全国政权时,就想着联合全国的工农兵学商,各届各方各族人民,形成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政权,建设人民民主的新政府。这是怎样的不同,这是怎样的完全两样的境界与胸襟。同在米脂县境内,从杨家沟新窑院到米脂城内的李自成行宫,也就四五十里的路程,不同的两段历史,永远地定格了下来。把截然不同的历史信息记录并传达给每一位来访者。而齐心老人一行,又是多么特殊的一个团队。大家在两个不同意义的历史遗迹的踏访中,感受着不同的历史、不同人物与不同结局的历史事实及其人物的精神世界。历史往往以惊人的相似,告知人们深刻的哲理。齐老在李自成行宫,深有感触地说:“李自成要是有毛主席这样的理想和信念,那可真就伟大了。那么中国的历史将会重写。当然我们这样要求,就是对古人的苛求。毛主席当年在延安时看了写李自成事迹的小说《永昌演义》和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很受启发,在许多时候都教育全党,要警惕胜利后骄傲的错误。可见李自成的失败教训,对新中国的诞生和政权的巩固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他本人万没有想到的一种历史贡献。”
然而无论如何家乡的人民对李自成还是热爱的,为了纪念他,也为了保护这座精工修造的古典式建筑,便将“行宫”改为“庙宇”,方才得以保留。其实大约是清朝当权者对李家也并无多大仇恨。其实应当感谢,因为没有李闯王的战绩,明王朝可能还不会那么快灭亡。总之,清朝政府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才使其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成为陕北一处重要古迹。
这里其实也是一座陕北石雕艺术的宝库。行宫之中,墩、桩、基、墙、栏、柱、梁、坊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以当地雕工精细的石材修造装饰。蟠龙踞狮五稷六兽随处可见。一进山门,就是直上直下的近百层台阶。台阶尽头才是正式的宫门,石门上方镌刻着“李自成行宫”几个大字,黑底白字格外醒目,据说是民国本县一位叫李成藻的老先生手书。游客至此,可以拍照留念。有人劝齐老在此照个相,就不上去了。齐心同志坚持要上,硬是一步一步登了上去。行宫的主体建筑为三座四合院,依山势成阶梯式相连。每院都有厢房耳屋和上房大殿。院与院之间,有长廊相通,使得整个建筑浑然一体。齐心老人走进前院,站在森然的古柏林荫之下,听讲解员讲述行宫的建筑和历史。方知这不仅是一处古迹,还是革命旧址。当年陕北闹红、三民二中闹学潮都曾经在这里秘密聚会。如今前院两边厢房是古代文物展览,上殿是李自成生平与事迹展,中院是旅游品销售商店,后院则是米脂县革命英烈和巾帼风采展。齐老一院一院仔细看过,特别在巾帼风采展室,看得时间最久,看到了熟识的人的遗像,如杜斌丞的女儿杜瑞兰等。
歌曰:
殊世米脂养朱颜,
此地巾帼赛貂蝉。
永昌春秋不足道,
烈士英魂兴铁澜。
躬行民主不掺假,
精兵简政出高贤。
巨臂一挥乾坤定,
转折伟大乃空前。
第06章 白色恐怖下的红色摇篮
在米脂县招待所用过午餐,稍事休息之后,齐心同志一行又朝榆林进发。又令人想到“马不停蹄”这个成语。
公路两边是平畴沃野。由于有无定河水灌溉,庄稼长得特别茂盛。满目碧绿,应接不暇。山丘越来越低,河川越来越宽,天空变得高远朗然,使人心情突然为之一振,奔波疲劳的倦意顿失。齐老伏在窗上,欣喜地注视着行人、村庄、树木和庄稼,注视着静静的无定河和河川上空成群飞舞的野鸽,注视着沙山、远天和一朵朵飘动在淡蓝天空的雪白的云团。古老的榆林城,就镶嵌在这如画美景之中。渐渐地,路边出现了一方方翠绿色的稻田。浅翠与碧绿相间,水色与天光相映。一行行整齐的毛头柳列阵把田野描画成方格,像一幅清心悦目的水彩画图,令人心旷神怡。也就在这时,古老而又年轻的榆林城出现在你的视野之中。
■塞上明珠榆林
榆林古城坐落在毛乌素沙漠的南沿,榆溪河东岸。老城周围古老的城墙还基本完好地保留着,在夕阳西下,晚霞涌金的时候,城墙垛口相连,镝楼高耸,越发让这座边塞重镇显示出它的古老神奇和雄浑多彩的魅力。齐心老人兴奋地说:“榆林不愧为塞上明珠。”
汽车沿着一条新建的大街北行。路东是老城,路西是西沙新城。两旁路灯高耸,大楼林立,一派现代都市的景象。古城外面的莲花池如今是一座公园。榆林宾馆就在距公园不远的北门外面。将新城与老城分割为二的榆溪河源自沙漠深处,水质特别好。不光是用以做豆腐最佳,就是洗漱饮用,也是难得的好水。因此,街上的行人,甚至花甲老者,皮肤都是白净,年轻姑娘一个个就更是粉白细嫩,故称之为“桃花水”。榆林不光水好,茶饭也有特点。齐老下榻的宾馆,饭菜也是以地方风味小吃为主。与延安等不同的,是汤做得特好,而以三鲜烩粉汤最甚。清淡素丰,最适于老年人食用。齐心老人喝了一碗,竟然又要一碗。从前在绥德,粉汤的做法也是这样,豆腐、粉条、油炸土豆,再配以木耳、黄花、海带、瘦肉丸子,红烧猪肉切成薄片儿配以葱花蒜苗,各样都不多,但用料讲究活鲜精细,味道爽口绵长。这种饭食的朴素亲切,很有点榆林城的风格。艺术也是一样。当晚在西沙一座专用的演出场所,观看民间艺术团体演出。节目统统是地方特色,有秧歌舞,有二人场子,有民歌清唱,也有唢呐独奏。有一位走二人场子的“女”演员男扮女妆,年龄已是七十多岁,但扮相,身段,走步,娇艳妩媚的姿态,全然是二八佳人模样,全场为之轰动,演出推向高潮。
■彭德怀两次打榆林
解放战争时期,榆林作为国民党在陕北的中心城市,在战略上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占领榆林,就等于控制着陕北,而且守护着晋绥和北平。当时坐镇榆林的是国民党晋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管辖的部队有第22军(86师、新编11旅)和胡宗南部整编28旅以及部分保安部队,总共一万五千余人。1947年8月6日,彭德怀、习仲勋按照毛主席的部署,率领四万五千余人,第一次围攻榆林。彭德怀部兵临城下,身在南京的蒋介石坐卧不安,他也看出了中共的意图,榆林的存亡,关系到整个西北和华北的战局。榆林不保,则宁夏孤立,北平与张家口也不得安稳。占领延安的胡宗南部也会失去北边的作战配合。为了确保榆林,蒋介石匆忙飞抵延安督战。蒋介石到延安后,一面命令榆林邓宝珊部固守待援,一面命令胡宗南急调在安塞、志丹等地的整编第一军、第29军、共八个旅六万余人,分两路向绥德、佳县方向急进,另以整编36师两个旅组成援榆“快速兵团”星夜驰援榆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