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后来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又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这也是对刘志丹光荣一生的最好褒奖。
志丹陵园之内是绿树与鲜花的世界,成片的翠柏,掩映着墓地,林荫下又是碑刻的世界。从毛泽东开始,各个时期,各级领导,特别是追随志丹“闹红”的生死战友,都有发自肺腑的悼文和题词镌刻在那里。最具代表性的除了毛主席的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就是周恩来的那首悼诗:“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总司令的题词是“红军模范”。林伯渠的题词是:“长使丹心贯日月,拼将热血洗乾坤;拯民卫国更忠党,史绩不刊千古存。”叶剑英的题词是“懿惟志丹、革命英雄,国际主义,奋志坚行。褒革沙场,虽死犹存,纪念先烈,以启后人。” 习仲勋、张秀山、曹力如等人的挽词都内涵丰富,别具一格:“知仁而勇,党国之珍;壑蒙万汇,奋迹三秦;但伸正义,何惜一身;百千后世,伟绩长新。”阎红彥、贺晋年的挽词,一唱三叹,充满了感情:“你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你创造了陕甘革命根据地。这根据地今天作为抗日的坚强堡垒,在全国人民面前起了极大的模范作用。我们都是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我们今天纪念你,我们是何等的悲伤而凄惋,但我们最大的责任还是要继承你的遗志,驱逐日寇出中国。”
纪念堂往上,是刘志丹之墓,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刘志丹将军之墓”刻碑立于墓前。纪念堂门侧有林伯渠撰稿、谢觉哉手书的《烈士刘志丹同志革命事略》的碑文。另有江泽民同志题词:“学习刘志丹同志的革命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碑石立柱。
志丹县还在陵园休息室内办了一个志丹革命事迹展览,图文加实物,展现了刘志丹的革命战斗的一生,增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直观性。齐心同志看得很细,其中不少地方讲到刘志丹与习仲勋在南梁根据地的情形,她感到格外的亲切。参观完展览,陵园的负责人请她题字签名,说是老同志来看了,都有题词签名。齐心提笔写下“志丹精神,光照千秋”八个字,倾注了她对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
■红石窑抒怀
保安(今志丹)县城的“红石窑”是有名的,那是毛主席的旧居。红石窑距离志丹陵很近,大约不到一里路。说来也怪,志丹县的石山,都是枣红的颜色,山石很结实,但又很容易掘进。于是自古以来当地人就在山崖上挖窑居住。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却与众不同,据说是古代屯兵驻军开挖的。在城内高高的炮楼山下,靠山根挖了一排窑洞,其中有一孔特别高大。窑洞的内径较之普通的窑洞要大出一倍。原先窑口外面还有接椽厦子,因年久失修而只剩了光秃秃的窑洞。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0日,毛主席在这里居住将近半年,在这孔红沙石窑洞中通宵达旦地阅读写作,毛主席署名发布《中华苏维埃政府对哥老会宣言》;同来访的美国记者斯诺促膝长谈;亲笔致函张学良阐明自主原则、抗日主张;接见刚到陕北的著名女作家丁玲;召集中央书记处会议,研究解决西安事变,发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真是日理万机,昼夜操劳。紧挨毛主席住的窑洞,还有周恩来旧居和朱德旧居。旧居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是当年就有的老树。毛主席、周副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休息时经常在树下散步。槐树的枝条像垂柳一样倒垂下来。讲解员说,原先树枝都是向上的,1976年毛主席去世,一夜之间槐树枝就垂了下来,说是老槐树也在低头哀思毛主席。其实这株特别的树是一棵“垂槐”,是槐树家族中的一员。这杜撰的故事,体现了志丹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正是:保安垂槐今犹在,领袖功勋照后人。
齐心老人知道,习仲勋当年也曾来到这座窑院,在毛主席住的大窑洞里开会,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那是1936年9月,毛主席在保安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吸收了两位地方干部参加,习仲勋是其中之一。当时,习仲勋随红军西征开辟新区,1936年6月4日,环县解放,习仲勋任环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设在洪德城。他首先着手建立政权组织。县委成立后设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妇女部等5个工作机构,组建成立了环城、洪德等6个区党委及19个乡党支部。为了建立牢固的新生政权,习仲勋动员当地进步青年耿荣昌等5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动员10余名青年到区、乡政府工作。
■什么叫“党性原则”
听着齐老满怀深情的回忆,我就想到了什么叫“党性原则”这个问题。以后发生的事情众所周知。1962年由于所谓的“刘志丹小说”问题,习仲勋遭受了不白之冤。他被从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重要岗位上降为洛阳拖拉机厂副厂长,文革中又被关押整整10年。共计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他仍然就像当年被无故关押在瓦窑堡的砖窑中一样,一刻也没有动摇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信念,没有忘记自己的入党誓言,没有丝毫改变对自己所敬仰的党的领袖的热爱和崇敬。什么叫党性?这就是党性。什么是党性锻炼?这就是党性锻炼。这种现象,同那些每遇波折,即悔心转意,或稍有不公,便觉委屈者相比,实有大山之胸襟,大海之气量。这样的人格风范只有习老他们那一代人,立有大志,干过大事,经过风雨,见过大世面的人才能具备。
这是最最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效尤的了。想到我们时常为一些个人的蝇头小利而与人计较,相比之下,实在是心胸狭小得可怜。其实我们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就是要学这种宽阔的胸怀和钢铁的意志,就要效尤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伟大、辉煌而令世界注目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的党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广阔胸怀的共产党人。写这些话,或许有些同志会看不下去,更听不进去。或许也是笔者自己也很难完全做到的,离所谓“普世”原则就相去很远吧。但做为人生圣洁的理想标杆还是应该树立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毕生努力也许很难达到,但只要仰望着它,就好比望着天空中灿烂的太阳,我们的心中就有温暖的希望,我们的脚下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当时环县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土匪就有几十股,约500多人,他们与国民党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经常骚扰、破坏我区、乡政府工作。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习仲勋主持开会决定县委成立军事部,同时还成立了三个区的游击队,队员40多人,发枪30余支。他经常对游击队员进行军事、纪律教育,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巩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权,有力地打击了土匪的破坏和捣乱。他还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工作,宣传教育群众提高思想觉悟,让地主“自动献地”、“捐款欢迎”,尽量缩小对立面,当地群众夸赞“习书记对人平和,待人特别好”。
在志丹红石窑,这还是他第一次参加中央的会议。毛主席一见他,就亲切地叫着他的名字,同他握手,问这问那,像早就熟识一样。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争取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17路军,反对党内“左”的关门主义倾向。会上,毛主席还总结了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指出,在中心区和边沿区、游击区,因情况不同,工作方针和任务也应有所不同。许多年之后,习仲勋回忆说,“参加这次会议,我受到一次深刻的路线教育,进一步懂得了,任何革命理论、原则的实行,都必须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主义之所以错误,就因为它不问实际情况,完全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政治路线错了,组织路线也必然是错的,政治上搞‘左’倾机会主义,必然在组织上搞宗派主义。同时思想上也明确了: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关中特委书记
这次会后,党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同志还找习仲勋谈话,说对民团、保甲都可以搞统一战线,可以先试试。
会后,习仲勋即被调到关中地区担任党的特委书记。地域包括新宁、新正和赤水、淳耀等县。那时由于错误“肃反”造成地主、民团反攻倒算,这些地方已经成了敌人的天下。习仲勋上任后,团结一班人,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一面恢复各种组织,一面建立发展各方面的统一战线,到“双十二”西安事变时,关中根据地就全部恢复了,游击队也扩大了,还建立了政权,公开的名义叫做“抗日救国会”。
据习仲勋回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合作后,党中央、毛主席十分注意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建设。首先纠正了王明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把领导权拱手让给蒋介石的错误,克服了当时边区党委的某些领导人在统一战线中采取的机会主义的立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