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路易根本不会再费事去征询他们的意见。
解 读
路易十四是个非常少言寡语的人,他最著名的言论是:“朕即国家”,真是精辟而富于雄辩。他最恶名远扬的话是“我会考虑的”。这是他用来回答各种请求的极简短的答复语之一。
其实路易十四并非一直都是这样的,年轻时他以口若悬河和富于雄辩著称,沉默寡言是他后来自我克制的结果,也是他令下面的人不知所措的假面和道具。没有人能明了他的立场,或预测他的反应;没有人能用投其所好的语言来蒙骗他,因为人们根本就不知道他喜欢听什么话。当人们面对一声不吭的路易滔滔不绝地说话时,他们自己的内心就显露得越来越多,路易随后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打击他们而收到奇效。
最后,路易的沉默寡言使他身边的人十分恐慌,任他摆布。这是他维持权力的基础之一。正如圣西蒙所说的:“没有人像他那样精于抬高自己的语言、微笑,甚至一抹眼神的价值。他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显得十分珍贵,因为他创造了差异。他的威严也因为少言寡语而大大提高。”
大臣说蠢话的危害有时比做蠢事更加严重。
——法国枢机主教雷斯(Retz)
权力要点
权力在很多方面都是表面的游戏,如果你说的比需要的少,你就自然而然地看起来显得更伟大和更有权势。你的沉默会使别人感到不自在。人是渴求说明和解释的机器,他们很想知道你在想什么。如果你小心地控制住要透露的信息,他们就无从洞悉你的想法和意图。
你简短的回答或沉默会迫使对方自我防御。他们会变得十分紧张,以各种各样的观点或评论打破这种沉默的尴尬,而这就会把他们自身及其弱点等有价值的信息暴露无遗。跟你见面后离开时,他们会感觉好像被抢劫了一样,甚至回到家里还会细细推敲揣摩你的每一句话。别人对你简短的话的特别关注,只会无形地增加你的权力。
说的比需要的少并不仅仅限于国王和政治家,在生活的绝大多数领域,你说得越少,就越有深沉和神秘的魅力。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年轻时就领悟到,光凭语言让别人去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可能的。也许仅仅出于个性或倔强,他们就会违背你的愿望,反对你,不服从你。有一次他告诉朋友说:“我明白了,当你闭上嘴的时候,实际上你才更有力量。”
沃霍尔晚年的时候,就是用这一策略使他大获成功。对他的采访往往令人玄妙难解。他的话总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采访者往往得绞尽脑汁去猜测其中的意思,想象在他那些毫无意义的语句中必定隐含着深奥的喻义。沃霍尔极少谈论自己的作品,他让别人去解释和理解。他宣称这一招是从另一位20世纪的艺术家马歇尔?杜尚普(Marcel Duchamp)那里学来的。杜尚普很早就知道,对自己的作品说得越少,就会有越多的人谈论它;他们谈论得越起劲,自己的作品就越值钱。
说的比需要的少,你就创造了价值与权力的表相。同时,你说得越少,说蠢话或危险话的风险就越小。1825年,新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成为俄国皇帝,随即爆发了自由党人领导的革命,他们要求俄国进行现代化,工业和建设赶上其他欧洲国家的步伐。尼古拉一世残酷地镇压了革命(十二月党人起义),判处其中一位领袖康拉提?里列耶夫(Kondraty Ryleyev)死刑。行刑的那一天,里列耶夫站在绞刑台上,脖子上套上了绞索。当绞刑台地板上的活门打开时,里列耶夫悬空摆荡了一会儿,但绞绳突然断裂,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在当时,发生这样的事情被认为是天意和上帝的旨意,要被处死的这个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摔得到处是伤和浑身尘土的里列耶夫站了起来,在确信脑袋保住后,他朝人群大声喊道:“你们看,在俄国他们什么事都不会做,甚至连绳子都做不好!”
绞刑失败的消息立刻传到了冬宫,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尼古拉一世虽然十分懊恼,但他还是签署了赦免令。不过他问了一句:“这一奇迹发生时,里列耶夫有没有说什么?”“陛下,”报信的人回答,“他说在俄国我们甚至不知道怎么制造绳索。”
“这样的话,”沙皇说,“让我们来证明事实正好相反。”于是他撕碎了赦免令。第二天里列耶夫再次被推上绞刑台,而这一次绞绳没有断裂。
请记住这个教训:话一旦说出了口,就无法再收回。一定要控制你的语言,特别是那些讥讽的语言。你从尖刻的话语中得到的瞬间的满足,远远不及你付出的代价。
意象:德尔菲神谕
来访者请求神谕的时候,女祭司会说出几句似乎十分有意义而且很重要的难解的话。没有人会违背神谕,因为它们有生杀大权。
权威论断:
绝对不要在下属说话之前先开口。我沉默越久,他人便开口越快,只要他们一开口,我就能洞察他们真正的意图……如果君王不保持神秘,大臣们就会伺机得寸进尺。
——韩非子
逆 转
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不明智的。沉默有可能引起别人——特别是你的上司的怀疑甚至不安。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语言可能会招致你始料不及的误解。因此沉默或寡言不语应该在适当的场合谨慎为之。有时候偶尔仿效一下宫廷里的弄臣小丑是较为明智的。他虽然装扮成傻子,可在内心中他可比国王聪明多了。他巧舌如簧、滔滔不绝地取悦众人,但没有人怀疑他实际上一点也不傻。
另外,话语有时同样可以当成烟幕,掩盖你真正的企图。在你的听众耳边喋喋不休地说话,可以使他们心神不定,好像被人催眠一样。实际上你说得越多,他们就越不会怀疑你。啰嗦唠叨的人往往不会被认为是狡诈和精明的,反而容易被当成软弱和单纯的人。这是与有权势的人常用的沉默策略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唠叨啰嗦、喋喋不休,表现得比平时更软弱和无知,你就可以瞒天过海,轻松地实施你的诡计。
正文 法则5 不惜用生命捍卫你的名誉
不惜用生命捍卫你的名誉
So Much Depends on Reputation,
Guard It with Your Life
名誉是权力的基石。仅仅凭借名誉,你就能威慑别人,赢得胜利。
名誉一旦受损,你就会陷入无从抵抗、四面楚歌的境地。一定要使自己的名誉无懈可击。
要时刻警惕潜在的攻击,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学会挖敌人名誉的墙角,以摧毁对手。
一旦对手名誉受损,你只需冷眼袖手旁观,让公众舆论置其于死地。
遵守法则一
三国时期,蜀军统帅诸葛亮将他的大部分军队部署在远处的军营,而自己却只带着少数士兵歇脚于一小城。突然哨兵前来报告说,敌将司马懿统帅十五万大军正在逼近。当时诸葛亮身边只有区区一百来名士兵防御,形势是岌岌可危。敌人似乎终于可以俘虏这位闻名遐迩的统帅了。
但此时的诸葛亮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浪费时间去瞎想其如何受被俘之辱,他只是命令其兵士降下旗帜,打开城门,而后埋伏起来。诸葛亮本人则身穿道袍,坐于城墙上最显眼处。他焚香操琴,开始吟咏。不一会儿,就看到漫无边际的敌军方阵缓缓逼近。但诸葛亮仍然假装没有注意到敌军的存在,继续吟咏操琴。
很快,敌人的军队就兵临城下了。为首的正是司马懿,他立刻也认出了城墙之上的人是诸葛亮。
虽然眼前只有诸葛亮一人,但当他的士兵迫不及待地想冲进城门大开、毫无设防的小城的时候,司马懿却犹豫不决,命令其军队勿轻举妄动,心里揣测城墙之上的诸葛亮。最后,司马懿下令其大军立刻迅速撤退。
解 读
诸葛亮以“卧龙”之号名贯天下,他在三国时期立下的丰功伟业充满着传奇色彩。
有一次,一个自称是叛逃的敌军将领的人来到诸葛亮的帐下,说要提供帮助和情报。诸葛亮立刻意识到这是个陷阱:此人明明就是伪装的逃兵,应该将其立刻斩首。然而就在刀斧即将落下的最后一刻,诸葛亮却停止了行刑,表示如果对方同意成为双面间谍,他可以饶其一命。这个人既感激又惊慌地答应了。从此,他开始提供虚假的情报给敌方,使诸葛亮连战连捷。还有一次,诸葛亮盗取了敌人的军印,伪造文书,将敌人军队调遣到偏远的地方。乘敌人军队离开之机,他攻克了三座城池,从而控制了敌国整条咽喉地带。再有一次,诸葛亮用计谋使敌国相信其最好的一位将领是叛国者,迫使这位将领叛变逃亡,加入蜀军。诸葛亮似乎总有用不完的锦囊妙计,这条卧龙苦心树立着他的威名声望,成为全国最有智谋的人。他的威名声望甚至丝毫不逊色于任何武器,使敌人闻风丧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