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艾克和他的最好学生做出的——在于他们对现实的几可乱真的摹写,而这得之于[88]画家对大自然的清晰观察和在描绘方面下过的刻苦、勤勉功夫;还有就是颜色的生动鲜明——这是这一画派特有的出众之处。在这些作品之前或者之后,还没有哪些油画具有这样鲜艳夺目的色彩,这些色彩的最大能量都被发挥出来了。所以,历经四百余年以后,这些画作看上去似乎只是完成于昨天。如果拉斐尔和柯列吉奥知道这些颜色的奥秘,那该有多好!不过,这是这一画派的秘密,因而是已经失传了。我们应该对这些画作进行化学分析。
注释
[1]充分的满足、最终的安慰、真正让人羡慕的状态,永远只能由图画、诗歌、音乐和其他艺术品呈现给我们。由此当然可以相信这种满足状态毕竟是存在的。
[2]我们忘记了自身,以便完全地投入到直观所见之物里面,这样,在我们的意识里,就只有这些被观照之物——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就是纯粹的认识主体。
[3]出自马尔克斯?马绍尔(40~100,罗马警句、短诗作者)的《警句集》。
[4]有趣的是,在英文和法文中,垂柳被称为“哭柳”:weepingwillow,saulepleureur。——译者[5]洛可可时尚是继巴罗克之后,欧洲18世纪的建筑、艺术风格,以矫揉造作、纤巧、华丽、烦琐为其特征。——译者
[6]雅可布?伯默(1575~1624):德国神秘主义者。——译者[7]卢斯利斯经常在告辞离去时(贺拉斯因此戏称他为单腿站立),即兴吟诗。
[8]让?菲利浦?拉莫(1683~1764):法国歌剧作曲家和音乐作家,是通奏低音中音调和弦功能的发现者。——译者[89]
[9]全剧只用唱,不用说白的歌剧。——译者
[10]克里斯朵夫?格鲁克(1714~1787):德国古典主义作曲家,以所创作的歌剧闻名。——译者。
[11]俄狄浦斯王的父亲。——译者
[12]第提斯?柏拉图斯(前254~前184):
罗马喜剧作家。——译者
[13]泰伦提乌斯(前195~前159):罗马喜剧诗人。——译者[14]威廉?伊夫兰(1759~1814):德国演员、戏剧作家。曾在曼海姆他过演员,后在柏林担任剧院总导演。——译者[15]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1772~1829):德国作家、批评家。——译者[16]奥古斯特?冯?考茨布(1761~1819):德国喜剧作家。——译者[17]恩斯特?本?罗巴克(1784~1852):德国戏剧作家。——译者[18]英国小说家劳伦斯?斯泰恩(1713~1768)的小说。——译者[19]法国作家卢梭(1712~1778)的一本小说。——译者[20]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译者
[21]《神曲》的准确译名应该是《神圣的喜剧》。——译者[22]佛朗西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诗人和学者。
[23]卢多维科?阿里奥斯图(1474~1533):意大利诗人。——译者[24]“jetztzeit”是叔本华故意生造出来的重叠词,叔本华借此表示了讽刺的含意。——译者[25]托尔卡多?塔索(1544~1595):意大利诗人,着有《解放了耶路撒冷》。——译者[26]卢西斯?阿普莱伊斯(公元2世纪):罗马小说家,着有《论魔法》。——译者[27]这一句一般译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可朽肉身的烦恼”,句中的“coil"既有“纷乱”、“烦恼”的意思,也有“卷”、“圈”的含义;“shuffle”则被勉强解释为“摆脱”。——译者[90]
[28]“gloire”,法语,意为荣耀。——译者
[29]“gloiremilitaire”意为战争、军事的荣耀。——译者[30]“voyezbutin”一词,请参阅“赃物”。——译者[31]胡子成了遮住人的脸部的半个面具,它应该遭到警察的禁止。再者,这一处于脸部中央的男性性征是诲淫的,因此,它取悦于女人。蓄须与否始终是测量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精神文化的晴雨表。在罗马人中,西彼奥?阿菲加奴斯是第一个剃去胡子的人(普林尼《自然历史》)。在安东尼执政时期,胡子又再一次冒出来了。查理曼大帝并不允许人们留有胡子,但在中世纪在亨利四世时期,蓄胡子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路易十六废除了蓄须的风俗。
[32]约翰?范?艾克(1386~1440):画家,老弗兰德斯画派的创始人。——译者[91]
心理散论
每一种动物,尤其每一个人,如果要在这一世界生存和发展,那就必须获得某一合适比例的意欲和认识力。大自然越是精确地为他(它)作出了这方面的安排,那他也就越能安全、适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而大概接近正确的程度也足以保护他免遭毁灭。当然,上述合适和正确的比例有其一定的幅度。下面就是在这一方面获得认可的标准。因为认识力的天然使命就是为意欲照明道路,并为其指引步伐,所以,意欲的内在冲动越厉害和激烈,那这一意欲所配备的认识力就必须越完善和敏锐。只有这样,强烈的渴望和欲求、炽热的激情、剧烈的情感等才不至于把人们引入迷途,或者驱使人们作出欠缺考虑、铸成大错的行为,或者走向毁灭。如果意欲相当强烈而认识力又相当微弱,诸如此类的情形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相比之下,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也就是说,一个意欲衰弱、呆滞的人,则只需具备微弱、有限的认识力就可以生存下去。一个温和、节制[92]有度的人只需要普通、一般的智力就足够了。一般来说,意欲和认识力之间的不成比例、亦即偏离上述的正常比例都会造成人们的不幸福,哪怕这种不成比例是由于认识力超出比例所致。也就是说,认识力获得超常和显着的发展并由此形成对意欲的不成比例的压倒性的优势——类似情形构成了真正天才的本质——不仅对于生活的需要和目标而言是多余的,同时也完全是有害的。这种人早在青年时代,在理解、把握这一客观世界方面就有着充裕的能量,另外,加上活跃的想象力和完全欠缺经验——这就造成这种人的头脑轻易接受夸张的观念,甚至虚幻不实的东西,并以此填塞自己的头脑。一种偏执乖僻的性格就由此形成。甚至在稍后的岁月,当他们获得了经验教训并把原先的夸张、虚幻的东西忘掉和放弃以后,这种具有过分充裕认识力的天才仍然永远不会在平凡、普通的外在世界和小市民的生活中得心应手,他们不会像那些只具备正常认识力的人那样恰到好处地契入这样的生活,时时处处都表现得如鱼得水。相反,这种人经常会犯下一些奇怪的错误。这是因为认识力平平的人在自己观念和知识的狭窄范围内,能够完全驾轻就熟;在这一地盘里无人比他更能活动自如,他的认识力始终如一地忠实于它原初的目的,履行为意欲服务的职责,心无旁骛,从来不作非分之奢想。但一个认识力方面的天才,归根到底却是一个“由于过分盈余而变成的怪物”——就像我已在讨论天才时所说过的那样[1]。与此相反的情形:一个激烈、冲动但又缺乏认识力的人,一个没有头脑的野蛮人,则是“由于缺陷不足而变成的怪物”。[93]
生存意欲作为构成一切生物的内核,在最高级、亦即最聪明的动物的身上至为清晰地表现了出来;所以,在这些动物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这种生存意欲的真正本质;这是因为在这一级别动物以下的生物身上,意欲就不再那么清晰展现出来,它的客体化程度也是低级别的;但在这一级别的动物以上,到了人这一级别,聪明、谨慎伴随着理智机能一同出现,而伴随着聪明谨慎而至的是人伪装和虚饰的能力,这马上就给人披上了一层面纱。所以,只有在人的感情和欲望爆发时,意欲才不带伪装地呈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当人的激情发话时总能获得人们的相信——不管这种激情是什么——这也理应如此。出于同样的理由,种种激情成为了文学家们的主题和演员们的拿手好戏。但我们对于犬、猫、猴子等的喜爱却是基于我在上文关于高等和聪明动物所作的一番议论。正是这些动物表现出来的单纯、质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愉快。
看着那些自由自在的动物无拘无束地率性而为,或寻找食物、照顾自己的孩子,或与其同类交往——这是一种多么特别的乐趣!这些动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或许那只是一只小鸟,但我却能够长时间饶有趣味地看着它;或者那是只水獭,青蛙,或者是一只刺猬,一条黄鳝,一头狍子,一头鹿——那就更好!这些动物能给观赏[94]者带来愉快,主要是因为它们把我们人的本性以如此简朴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这世上只有一种会说谎的生物,那就是人类。其他种类的生物都是真实、真诚的——它们都坦白、公开地展现出自己的本质,表露自己喜怒哀乐的感觉。能够表达出这种根本差别的象征性或者比喻性说法就是:所有的动物都以其天然形态出现,而这一点使我们在看见它们的时候能够获得一个愉快的印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