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每次我都怀疑那些信是不是都是你杜撰出来的。
好吧,谈正事吧。我现在已经二十几岁了(女的)。我正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生孩子。虽然我还没有结婚,但那的确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如果要生的话,还是趁早结婚,趁早生。周围的人听说我不想要孩子,都劝我还是要一个吧,不然下半辈子会很寂寞很痛苦,会心理变态。
我不知道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程度的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困惑的人
困惑的人:
我要说,只有聪明人才会想到给我写信。如果需要,杜撰一封邮件并不难,可是杜撰像你这样目光长远的来信,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所以,我还是静候真正的来信吧。
现代技术发展之快,只可以让我们粗略猜到三五年以后的事(这还是乐观的),至于十年以后会发生什么,不可能猜得到了。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当下在做什么。这符合时间的本质,我们只能控制当下,对过去与未来都无能为力。一个二十几岁的女性在困惑自己的下半辈子,冒昧地问一句:你是不是在保险公司卖寿险的?
当然,这个社会很多人,会让我们有时间停滞的感觉,看到他们今天,就可猜出他们三十年后会怎么样。许多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就像石头一样坚硬地超越了时间,这使我们有幸看得到一代又一代中老年父母,寂寞、痛苦、心理变态地折磨他们的孩子;如果你过于热衷地与周围的人探讨你的生殖问题,你的下半辈子毫无疑问将像他们一样度过,更悲惨的是,你的上半辈子已经有了一些不幸的影子。
和一个男人结合,组成家庭,不是只为了传宗接代。生一个孩子,不是为了小时候当宠物,大了逼成废物,这样不如养一只狗。制造一个生命的首要信条是让他享受更多生命的乐趣与可能,给他最多的自由、最少的羁绊。一个孩子应该成为未来的主人翁,而不是看到他生出来,高兴得就像奴隶主买到了一个廉价奴隶。
如果下半辈子寂寞痛苦(这个可能性很大,人生往往苦多于乐),就去找一个老伴,实在不行,找两个老伴,总能热闹起来的;如果心理变态,就去看心理医生,多看几个,总能治好的。千万不要打孩子的主意,饶了他们吧,至少从我们这代开始,让我们自己照顾自己的下半辈子,让孩子活得像个人样。
连 岳
2003年8月7日
58、何必骗自己结婚
连岳:
经常在闲暇的时候看到媒体上堆积在你面前的形形色色的情感问题,也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满足地享受着安逸与恬然,很难体会她们的个中滋味,却怎么也没有料到,幸福可以转瞬间沦丧,今天提起笔来向你倾诉、求助的女主角已经多了一个我。
我是一个精致的女人,艺术专业毕业,在电视台做音乐编辑……对自己、对生活、对爱情……凡事力求完美。然而,上帝却和我开了一个翻天覆地的玩笑——在我结婚登记的第三天,距离婚礼仅余六天,我深深挚爱胜于生命的我的丈夫搬动了全家,像法庭一样宣告取消我们的婚礼,并提及了离婚。他的理由只有一个:我不够温柔!而这一天也正是我刚做完流产的第19天。
身体上的不适、工作上的压力、装修新房的辛苦、婚前的烦躁……让我时常对他发脾气,可尽管我有千错万错,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却如此儿戏,把我从一个巅峰推向了谷底,全然不顾两个人往日的恩爱。我绝望、无助,想到过死,然而看到自己年迈、善良的父母,我不得不苟活下去!
我对他的爱纯洁,没有杂质,为了他宁愿放弃财富和一切来自于虚荣的诱惑,并一心一意地爱着他。可爱终究不能成为永恒,我仍然成为了一个失败者,并最为不幸地被剥夺了穿上婚纱的权利。
告诉我,我是不是仍然可以执着地等他回来?
不具名
不具名:
当然,这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按照常规,我要花大量的篇幅来安慰你,以博得富有同情心的美名。但是那样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就直奔主题。
你的准丈夫做得对。那固然伤害你自尊,却是个难得的理性选择,从长远来看,对你也有好处。别等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你的不解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你的任何一条理由对普通人都具有杀伤力:离婚礼那么近,你的身体又在复原,你还深爱着他。可他有勇气不在乎这些,正说明他一点也不爱你。一个不爱你的人勉强和你结婚,那样的婚姻有什么意思?
也许他作这个决定之前很挣扎,最终还是选择了不要将就的婚姻。这恰恰是对他和你的婚姻负责,不是你所说的儿戏。多数人迫于压力会将就下去,不仅负不了责,还使我们看到那么多木乃伊婚姻的存在。
我很抱歉,你所说的抱怨我都不同意。看得出来,你对自己的生存状态评价很高,而他对你的结论是“不够温柔”,主要是这个落差让你不适吧。这说明有时候不能太相信自己的感觉,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用假象安慰自己,就像我们在抱怨时,总是希望别人会说一堆安慰的废话一样,我们喜欢骗自己也喜欢被别人骗。但是婚姻这个问题上,还是接受现实,多听真话的好。别说婚礼前六天,就是婚礼前六分钟,也是可以退出的,任何时间都不应该欺骗自己的感受。也许你会说,他的指责是不符合现实的。那么,你为什么要跟那么不懂得欣赏你的人结婚?他不离你也要离呀。
应该理解他,也不要寻死觅活,找到真正爱你的人,总能穿婚纱的,没人能剥夺你这个权利。
连 岳
2003年8月7日
59、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
连岳:
我今年31岁。
1995年大学毕业后到北京,至今主要做了这几件事:混了个北京户口,失了两回恋,在某著名学府混了个法学硕士,混入律师队伍。我做律师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两三年时间而已。据说,在中国,所谓成功的律师几乎都是优秀的社会活动家。我认真地审视了自己,得出两个结论:一、本人具备成长为一名社会活动家的基本素质;二、在北京成长,将会非常疼痛。事实是,将近一年来,这种疼痛,几乎每天都在我身上发生。
最近,我一直在犹豫,是否应该换个城市。如果离开,我会去成都,因为:我本来就是那里出来的人,回去可以方便照顾家人;我有个同学在成都开了家律师事务所,一直力邀我回去发展;最后,你知道的,成都是个花花世界。犹豫的原因嘛,你一定知道落败后的赌徒心里是怎么想的。
阿老牌文青
阿老牌文青:
你很努力,但是轻轻用一个“混”字带过,这种低调的人,很少见了。现在满世界都是牛蛙,主要工作就是吹大自己;初看像只蛮牛,一亮底牌,还是蛙类。
在20年前,一个人不在某个地域中心城市呆着,可能没有任何机会。但今天不再是这样了,《纽约书评》前几期有篇重头文章,好像是《业余时代重新来临》。文艺复兴时期,人都是业余主义者,对所有的东西都感兴趣,精神宽广而多元。但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人在越来越细的分工中成为扁平动物,目光狭窄,趣味单一。挤入一个超大的中心城市也成为几百年来主要的生活追求,哪怕这个城市不给它的居住者一点机会,生活在其中就是一种成功。幸好,这种可怕的存在已经得到改变,网络技术的出现,一个人有台联网的电脑,再加上通两门以上的语言,他就可以平等享有全世界的知识资源,以一个业余的、边缘的身份做一番事业,再次找到文艺复兴时代人类的自由。
《纽约书评》虽然只是泛泛说了时代核心技术的改变,它最终还是影响个人的选择。如果你和我一样,也同意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回成都是个比较合理的选择。我同意你的观察,一个好的律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可是,社会活动中有过多因素是自己无法把握的,家世、背景、帮衬之类的要素太重,就太累了,这恐怕就是你所谓的痛吧?在平民化的成都,一个普通人、普通律师,相对来说,自己可把握的成分高一些,也许不会那么痛。
世界已经改变了,不必眼巴巴在一个地方一输再输,而不敢改变处所。地理位置不重要了,一个人的眼光与格局重新成为关键。
连 岳
2003年8月14日
60、我要呐喊
连岳:
我是大学生,眼见着身边的同龄人一天天离我远去,我挠头顿足、长夜难眠。
课堂上引起轰动是无味的调侃,食堂里贴的不是“节约粮食”而是“禁止喂饭”。街上一些人让你辨不出男女,收视率最高的是比童话还弱智的日韩电视剧,翻开一些日记本可耻的虚伪变成了成长的感悟,守在网吧门口进去的是精神抖擞的小伙,出来的是睡眼惺忪的熊猫。再没有人关心门德尔松、亨德尔为何“物”,电波里充斥的是F4、周杰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