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我的意思是,女性面临的任何问题,都需要学习,没有天生就会的。碰见色狼的概率也许很低,碰见不尊重、伤害、侵犯妻子利益的丈夫,却有很大的可能性。说实话,你嫁给这样一个人,还不如遇见色狼呢——当然,他必须长得帅一些。那些丑的色狼毫无职业道德。
言归正传,连小概率的色狼女性都要花心思去防范,更多的家庭内伤害,却没有任何学习,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对“一切的一切”感到“窒息”的女人。你有一个挑剔尖酸的婆婆,一个弱智自大的丈夫,任何一个女人摊到其中的一位,估计都会对婚姻产生深刻的怀疑,何况你还是一下子就碰见了两位。问题是,你不是被逼婚的,也不是被强抢成亲的,这两位是你自己在九个月内接受的。事实上,认真审视一下你的诸多不幸,可以发现,这些不平等条约都有你自己的签名画押。连接过他妈妈的棒“照顾他的生活”这种要求你都会答应。看到这句话,我就想到你给你娇柔的丈夫换尿不湿的画面,实在是太感人了。只要稍具幸福生活的基本常识,不必等九个月,当下就可以知道,这样的婚姻只能带来绝望而已。
女性被这个世界强加了许多不公平的“社会分工”,包括事无巨细、毫无怨言地照顾丈夫。更可怕的是,这还被普遍视为“生活的本质”。罪恶与不公行之有年,就会变成弱者的本分;冷酷生活存在越久,冷酷就会谮越成生活的本质,没有比这个更令人齿寒的事情了。在这种架构之下,女性更不能轻易向不公平的事实低头,更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婚姻是公平基础上的契约,如果没有公平,宁愿不要婚姻。为了婚姻把自己降格为一个物品,接受歧视的约定,这样的婚姻没有意义。也许你原来根本没有这个常识,从现在起,你有了,那就开始谈,撕毁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找回自己的尊严。
女性经济独立后,就有了争取权利的资格;经济独立只是起点,如何富有尊严地生活,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就是一个好例子,经济独立没有任何问题,眼睛却还是那么瞎。我是一个男人。但我认为男性应该完全放弃男权社会的特权与恶习,两性不平等的社会,男性与女性都只是趋于变态而已,毫无幸福可言。
连 岳
2003年9月15日
69、耐心是改变命运的最快速度
亲爱的连岳:
我有很多同学都花了很多钱去世界各地(主要是英国)留学,他们有着很多理想,觉得自己一两年之后回来就能挣大钱,有很高的地位,我就不知道该不该赶这个时髦。家里不是太支持我出国,因为我们认识的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没有几个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试试?
爱你的 redhouse
连岳,你好!
我一直有留学英国读LLM的意向,并考了7分的雅思。然而大三这个暑假结束,我发现我的这个决心正在被一点一点地消磨。最主要是家里的反对意见:一年至少20万的费用提供得似乎有点勉强;即使学成归来,含金量也不高,国内的司法考试过关才是真正的通行证;尤其是母亲舍不得我出国吃苦受罪。另外好几位我尊敬的长辈都不赞成我这个决定。
眼看留学梦一点点地模糊,我担心自己毕业后就要走许许多多人的老路:毕业,结婚,生子,平平庸庸地干一份工作……
a wandering cat
两位:
我们身边出现越来越多从世界各地(主要是英国)留学了一两年回来的人,当然,其中有一些人会掩藏这段经历,他宁愿承认自己是恐怖分子,也要否认是从英国回来的;他们没有走许多人的老路:毕业,结婚,生子,平平庸庸找一份工作……他们找到的新路是:毕业,去英国,负债,结婚,生子,平平庸庸找一份工作,还债……
如果你的家庭足够阔绰,给你的零花一个月就是三两万,那完全应该去英国,而且还要尽可能去各国游学,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可是,普通的中国人,有几个钱,大家心里都有数,父母那把老骨头,拆散了卖,都凑不满20万。如果像甚嚣一时的留学癔症宣称的那样:咬牙扔给鬼佬三五十万,带着那张毕业证书回来,就能挣大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那就是花三百万也值得呀。追求这种命运的“突变”,恐怕是很多人敢大胆举债的原因。可是这点,你们不是开始怀疑了吗?
失去耐心,相信迅速,已经开始损害我们的存在与思维。有细心的人作了统计,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Christopher Hogwood)指挥的《田园》比卡拉扬(Karajan)的快了许多,而约翰?埃利奥特?加德纳(John Eliot Gardiner)指挥的巴赫作品《马太受难曲》更被讥为失去了庄重的缓慢,听起来像是耶稣背着十字架以舞步冲向受刑地各各他。大师们都快得乱了方寸,我们变得急功近利看来是在所难免。只不过,巴赫的受难曲迟早会重归缓慢,我们也要回到常识:知识、财富与地位,都不可能速成的,只能慢慢寻找,慢慢累加。
如果还有确立不移的道理,那么,“不要相信任何方式的速成法”,应该算是其中一条。是,很多人会说,我至少练习了英文口语;或者,我体会到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或者,英国的气候真的很糟。是,有这些经验很好,可是,没几个中国人有能力、有资格这么奢侈的。尤其是你的父母一辈子都可能挣不了20万,你还硬要,只能说是在残忍地撒娇了。
连 岳
2003年9月18日
70、藏智于民
连岳,您好!
我是上海的一所大学的大二学生,我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我们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从与大学同学接触的一年时间观察过来,我觉得我们中的大多数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我自己也承认我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自己将来有个好的工作,但我觉得那和我们的教科书高度相差实在是太远了。我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接受为祖国,为人民而刻苦学习的教育。可是到了大学里,我觉得好像我们所追求的和自己以前说的实在是相差甚远。我在高中时就已经思考这个问题,但越仔细观察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越觉得困惑。我想从您这儿得到一点解答。谢谢。
rocky wang
rocky wang:
先从我们几乎都有的一个常识开始着手,现在没人会不承认一个国家富裕的最好办法是“藏富于民”,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越多公民合法地挣到了大钱,那么这个国家一定会更加强大。在这里,个人的逐利行为与国家的进步是合为一体的。没有一个人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率、改进自己的技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时会说:我这是为国家与人民挣钱。他确实只是在赚取自己的财富,可是一个会挣钱的公民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他能提供更多的税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能力进行更多消费,这些都间接帮助了他人。
同理,一个国家要更具有思想深度、更有文化、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同,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藏智于民”。荷兰与英国在人类进步史中地位崇高,这两个国家人口都不多,却出了不少敢于坚持自己观点,挑战权威与成见的人,这些极具智慧的个人造就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知识水准。一个人追求智慧与追求财富(如果能同时进行,当然最好)的共同点在于,这两种追求都极具个人色彩。追求智慧更是如此,每个人的术业专攻都有所不同,就在于每个人用以取悦自己、获得满足的智慧点是不同的,一个人不会追求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比如,我很清楚地知道,一个能熟练解剖尸体的法医对国家人民是有利的,可是我知道自己并无这方面的胆量与兴趣;而我的一个法医朋友却能一边吃着便当一边拉开冰柜琢磨难点。
我们以个人为出发点去追求智慧,效率能更高,毕竟我们自己最了解自己的优势。学习知识、追求智慧,为了自己将来找个好工作,这和为祖国为人民读书是一本多源的事情,它们并不冲突,你也不必为自己的真实想法羞愧。大学毕业生在自己喜爱的工作上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还有什么方法比这更有利于祖国与人民吗?所以,你可以尽心、尽力、尽性,去追求自己的智慧,不要把祖国与人民想得那么小心眼,要跟你过不去;你成为杰出个人的过程,也是有利于所有他者的——即使这些他者往往会厌恶杰出个人。你具有这个素质呀,毕竟你从高中开始就思考这么严肃的问题。我高中时,就想着恋爱,生理远远跑在思想的前面,和你有差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