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小说: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作者:李希光等字数:3542更新时间 : 2017-07-30 21:23:48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根据美国《密尔沃基报》高级编辑卡尔.施瓦茨提供的数据)

  在中国,老百姓对国际新闻是很关心的。一个证明是,全部刊登国际新闻的《参考消息》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地铁车站和街头报摊上,这份报纸也公开出售(虽然报头上印有“内部发行”的字样)。另外还有通俗性的国际新闻和时亊报刊,如《环球文萃》、《环球》等,都十分畅销。一般的大报,也都有专门的国际版。

  但这种情况在新闻完全开放的美国却看不到。一般美国报纸上的国际新闻都很少。

  电视节目如要报道国际新闻,50%与暴力有关,然后是灾害和所谓“大事件”。(施瓦茨的数据)

  我的一位明友,在夏威夷上学,因为不了解中国发生了什么,只得天天买台湾出的中文报纸看。

  国际新闻的不足已成了美国一些有识之士担忧的问题。

  布鲁金斯学会1996年有一份报告,题目就叫《从前方来的新闻太少:谈美国传媒上国际报道数量的下降》。

  这份报告说,大量媒体受美国文化中心论和欧洲情结的影响,主要关注美国、西欧、东欧和中东的事情。对于是否要报道卢旺达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主要取决了它们国内冲突的厉害程度。

  报告说,今天的新闻记者主要是在世界各地的“热点”上空飞来飞去。公众得到很简略但很集中的有关陌生地方的印象,这往往与暴力有关。然后,热点又转移了。

  报告认为,美国媒体的国际新闻难以把世界与美国联系到一起,并且不能反映其他国家的潜在重要性与美国人生活的关系。

  在北京,我看到西方通讯社驻京办事处转播新华社英文电讯或自己主动做的中国报道还是比较多的,但这些消息却很少在美国报纸上“落地”。这报被告有一个分析:

  经常的情况是,大量高质量的国际新闻进人了各个新闻编辑室,但它们中的大部分得不到采用。其中的原因有这么几条:第一,许多编辑缺乏筛选新闻的智慧;第二,编辑们对国际新闻不关心;第三,他们不认为刊载囯际新闻是报纸的功能;第四,他们认为读者不会关心国际新闻。

  报告说,在一些情况下,这4项因素可能同时出现。根据这份报告的统计,只有200万美国人,主要是教师、学者、官员、记者、公司管理人员和旅行者,真正对国际新闻有兴趣,这只是美国人口的1%。

  有个美国人向我解释:“这只是因为美国的地理原因。美国被两重大洋分割,历史上从来是孤立的。他们与外界是隔绝的。包括一战、二战,都不是美国人自己要去打的,美国是被拖进去的。”

  听起来有一些道理。但是,美国人参加八国联军到中国来烧杀掠夺,是谁邀请的呢?美国人派军舰到台湾海峡,是中国人拖他们进去的吗?

  其实,美国人还是关注别国的一举一动的。【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因为,按照这位人士的说法,“美国人认为自己有责任在世界各地推行一种理想”。

  但是,要推行理想,又不愿了解别国的文化,还要凭自己的喜好修改事实,就太说不过去了。

  这正成为美国记者的通病。

  这使我想起某年度有位美国记者获了普利策奖,但不久就查明获奖新闻竟是记者坐在家里编出来的。

  美国新闻界的道德危机其实也是该国知识界最近谈论得很多的一个问题。

  美国报纸编辑学会前主席米歇尔.奥尼尔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谁来关心真实性?》。其中谈到,美国人现在很多时候很难分清新闻报道究竟是虚构还是事实。新闻界正陷于腐败。

  综合他的看法和我在美国釆访到的一些情况,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娱乐文化对传统新闻领地的侵蚀越来越严重,受众不大关心事实,而只是为了获得刺激。

  第二,技术革命的影响,电视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主持人成了摇滚明星一样的人物,煽情和形象思维成了节目的焦点。另外,信息高速公路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使人人都可以利用新闻来包装和传播自己的观点,大量未经新闻专业训练的人进入传播业,新闻失去了以前的严肃性。

  第三,政治精英对新闻的搡纵。包括总统班子和国会议员,都常常预先制作好所渭的“新闻”,然后把录像带送往媒体播出。

  第四,商业的影响,比如广告、发行量、收视率。

  第五,就目前整个美国社会来说,本身就缺乏统一的道德标准,好坏不分,是非不明,正处于危机之中。

  这其实是由美国社会制度决定了的新闻体制的弊端。但奥尼尔之流是不愿承认这一点的。

  不管美国新闻报道多么不公正,美国人还是喜欢谈他们的“新闻自由”的神圣性,这时往往还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报道拉出来做靶子。其实,很早就有了所谓“报刊的四种理论”。其中,自由主义、社会责任理论是最先进的,共产主义、集权主义是落后的。

  纪思道和伍洁芳在他们的《中国守灵》一书中挖苦了中国的新闻报道。

  伍洁芳找了一位所谓中囯前编辑,借他的口说,中国报纸上只有一件事是真实的,那就是报头上的日期。

  天气预报呢?

  天气预报也是不真实的。假如天气太热或太冷,根据规定,人们就可以不去上班。但当然了,人们不能因为天气而停下工作。因此,当天气真的太冷,报纸就把温度预报高一点,如真的太热,就预报低一点。

  如此看来,天天下班在地铁里买报纸看的那些北京人,都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骗局之中。

  有一段时间,我上夜班,一项例行工作便是编天气预报。预报的原件直接由气象台在固定时间用传真发来,我们在编成新闻向各地发送时,从不曾做过任何加工。

  我注意到,我们做出的城市天气预报,与CNN等国际传播机构的预报,并没有显著差别。

  《中国守灵》一书虽然多次对中国的新闻机构和记者进行了调侃,但我也发现,作者多次引用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提供的新闻和数据,作为其行文的主干或背景。

  目前,订购新华社对外新闻的海外机构达到1000多家。西方通讯社转用新华社对外部消息每天都在5条以上。世界银行也依靠新华社提供的消息分析中国市场的情况。

  新华社对外部1996年初曾对驻京外国新闻机构作了一次调查。一位驻京新闻机构的负责人说:“我们认为新华社提供的数字和事实是准确和权威的。我们转用别的报纸的消息时,往往要进行核实。但使用新华社的,一般不用再核实?”

  我想,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新闻界将不得不关心中国,不得不注意中国新闻机构发布的消息。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财经节目主持人弗雷德里克.片山告诉我:美国新闻界认为中国很重要,因为许多美国人要跟它做生意,另外,这是一个出新闻的国家。

  在这种情势下,我认为,《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这样一些“负责任的”大报对中国的漠视和错误报道,以及美联社、合众社对一些重要的中国新闻漏而不报的现象,已不能视为无知,只能被认为是故意。

  ◆地球上有多少“中国通”

  不光记者,一些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也有类似的“近视” 和“斜视”的毛病。

  已经有很多学者批评美国的现代中国学研究,认为它往往带有先入为主的框框,研究者们观察中国的历史起点是西方而不是中国。

  另外,许多中国学专家缺乏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没有切身感受和实地考察。

  德国美因兹大学的汉语教授柯彼德说:“除了华侨和华裔,地球上另4/5的人口中,到底有多少人认识中国的文化,有多少人可以称为‘中国通’呢?恐怕只有几千个。”(柯彼德:《汉字文化与汉语教学》)

  他指出,目前学习和研究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西方人还只占本国人口的极少数,所以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关于中国的知识是相当有限的,甚至极为片面而脱离实际的。坐圆桌、高举酒杯歌颂友谊不一定是双方成为知心明友的开端。

  柯彼德认为:“没有能力直接同中国人交流思想、听懂中国的电视新闻、看懂中国报纸和各种书面资料,就不可能取得关于中国概况的又全面又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出处同上)

  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难度其实是非常大的。美因兹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该校学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生平均需要6年半的时间才能通过毕业考试。其中一般包括到中国留学1到2年。中途失望并辍学的学生达到2/3以上。德国其他大学的情况更不理想。

  这样,经过“十年寒窗”之后,只剩下极少的学生能攀登顶峰。最主要的原因是汉字的难关。而度过这个难关后,还有更大的文化和社会障碍。

  连很多研究中国问题的大陆一流学者也不敢说自己十分了解国情。一位著名学者说,他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只有了解农村,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快穿之恶毒女配觉醒了穿书反派的逆袭我的身份曝光后,出轨前妻跪求复婚马头墙下好柿成双邪巫BOSS只想低调发育让你拍烂片,你怎么票房过百亿?霸道总裁的小甜心林柔柔灵气复苏:我一条小蛇,你让我去统领龙族?拍戏的我,怎么成世界第一了?七零离婚搞学业,二嫁军少赢麻了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