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但是,早上8:30时,当布朗从电脑里看到这几张统计表时,并把它与全球人口资料联系起来时,布朗惊讶地发现:留给1996年的世界粮食储存暈只够人类吃49天了,这是有史以来最低的水平。
“在一个人口急剧增长的世界,留给下一年的粮食储存量已经成为了衡量我们这个小行星能否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的关键性指标。”布朗说。
布朗指着统计表上的工业化国家美国、加拿大、一些欧洲国家和俄罗斯说,1995年夏天的热浪使这些国家农业歉收。今天的农民不仅要对付变幻莫测的天气,还要应付温室效应带来的高温。几十年来,尽管人口激增,由于作物新品种、化肥和灌溉,粮食储存多少都能够在下一个收成到来之前,满足市场需要。但是,自从1990年世界最后一个粮食丰收年后,尽管地球上又新增了40个纽约市的人口——4.4亿,全球粮食产量却一点没有增加。他说。【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布朗拫据这份报告写了一篇文章:《面对粮食短缺》。在这篇文章中,布朗声称,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和粮食储备的下降,人类最大的挑战将是如何渡过每年青黄不接的季节。
布朗的这篇文章像他的其他“醒世报告”一样,在1995年12月发表后即刻在国际舆论界造成很大轰动。虽然美联社在摘发这篇文章时,引用了与布朗持不同意见的人士的话,加以评论,认为布朗“言过其实”,但布朗擅于从繁杂枯燥的数字中发现敏感信息的新闻嗅觉给我这位外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种土豆出身的农民
布朗为我饯行的那天晚上,我在饭桌上问:“布朗先生,我明天就要离开华盛顿了,请您给我讲心里话,您关于粮食问题的预测是否言过其实?”
布朗说:“如果您不在意的话,请你吃完饭后,到我家坐一会儿,我再回答你这个问题。”
离开酒吧,布朗的女友开着一辆红色的漂亮跑车,送我们到布朗住的公寓。布朗在这座公寓的6层拥有一个两室一厅,站在他的阳台上,可以看见对面漆黑的华盛顿动物园和仍然亮着灯的中国大使馆大楼。
布朗住房按美国的标准来讲,算是“寒酸”了,厕所和厨房都很狭小,卧室的布置也很俭朴,只摆了一张双人床。只有客厅经过与外面封闭的阳台打通,显得宽敞、舒适。客厅旁是布朗的书房,书房很小,所以,布朗的书从书房一直摆到阳台上。他给自己所有的书都亲自编了号,我从书架上取下的每一本书布朗都按编号放回原处。
布朗有两个特殊的书架,一个存放的是作者签名送给他的书,一个是他自己的著作。布朗从书架上取下一本1963年出版的旧书,书名是《人类、土地和粮食:展望世界粮食需求》。这是他的第一本书,当时他29岁。迄今他己出版了25本环保运动方面的书籍。
布朗的老家是新泽西州,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种过土豆。读大学时,获得过美国总统亲手颂发的“天才奖”,先后在马里兰大学、哈佛大学、比萨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获得过学位。大学毕业后,曾在美国农业部任研究员和部长顾问。离开农业部后,他以自己的名义创办了世界观察研究所。这个拥有30名固定研究人员的私人研究所,每年从各种基金会和国际组织获得研究经费400万美元,此外每年销售研究所发表的十几种“醒世报告”,其中包括定期的月刊《世界观察》、年刊《世界状况》和《生死攸关的征兆》等,还能再赚400万美元。由于他对国际环境运动的贡献,他获得了1989年联合国环境奖和1995年“蓝星球奖”。
布朗和他的研究听每年的收入可观。他仅1995年“蓝星球奖”一项就获奖金50万美元。但布朗仍然坚持俭朴的生活方式。每两周雇一个女佣来公寓打扫一次卫生。除非是为了约会或与朋友谈事方便,才到餐厅吃饭。布朗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做饭。“我喜欢吃肉、青菜和豆腐。”他说。“我把研究所的各项收入和我个人奖金全部用在科学研究上了。”他说。
布朗离婚后,女儿和前妻至今还在美国西部洛基山务农,前妻已另嫁人,女儿也成家立业了,在科罗拉多州养马和养奶牛为生。但62岁的布朗不想再结婚。“我虽然周围有不少女朋友,但我喜欢一人生活,这样过得更自在。”
“那么你这个圣诞节怎么过?”我问。
“放心吧,我圣诞不会寂寞的,我今年和往年一样,还是在山里的农场,与我的女儿、前妻和她们的丈夫共同过圣涎节。我是一个农民,我喜欢在农村过节。”
离开他家前,布朗从书架上取下最近两年的新作《最后的绿洲》、《多少才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生死攸关的征兆》,签上名,送给我,说:“你回国后,有空看看我的这几本书,然后再判断我的醒世呼唤是否言过其实。”
从美国回到北京已经快一年了,但我至今还没抽出空来读他的这几本书。但我近日在报上、广播和朋友那里得知,布朗在1996年夏天结束之前,在华盛顿又一次制造了关于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环境的影响的“醒世呼唤”。
1996年8月下旬,布朗跟一年前发表《谁将养活中国?》这本书一样,又一次把在华盛顿的记者召到了位于杜邦广场附近的他的研究所里那间小小的会议室,他给每一个到场的记者分发丁他的研究所提前出版的《世界观察》杂志(9-10月号)。在这期杂志里,布朗和世界观察研究所副所长克里斯托弗.弗莱文共同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蓬勃发展,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对美国和世界都是一种“挑战”。布朗希望中国不要走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老路,并指出世界应重新考虑人口政策,因为世界既不能鼓劻发展人口,同时也不能像美国那样消费资源。
布朗认为,在90年代,中国已显示出它是一个经济超级大国,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经济。这不仅是对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挑战,而且也是对世界环境限度的挑战。中国的12亿人口,正在改善住房,购买汽车、空调、冰箱、电视,饮食在向以肉食为基础的方向发展,整个世界已经感觉到了这一切所产生的影响,中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已占世界的1/10,从资源消耗的角度看,中国在许多领域也将取代美国,比如中国现在消耗的粮食和肉的总量,使用的化肥以及钢的产量等都已超过美国。
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3万多亿美元,超过日本的2.6万亿美元,仅落后与美国(6.7万亿美元)。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每8年翻一番的话,那么到2010年,它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
尽管中国按人均计算,对资源的消耗还很小。如以汽油为例,中国的人均消耗量只有美国的1/25,但中国已经为它蓬勃发展的经济在环境方面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如因煤引起的空气污染、呼吸道疾病和农怍物减产等。
从环境的角度看,以美国为先导的消费型经济是不能持续发展的,因此中国不应走这条经济发展的老路。当然,中国如果重复美国的发展模式,在人均消费粮食和汽油方面向美国看齐,这将使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猛增,造成气候变化无常。这一切又会破坏世界的未来。
鉴于上述原因,中国将不得不走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向世界表明如何建立一种从环境角度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如果中国能成功,这就给世界树立了一个令人羡慕和可以仿效的“光辉榜样”。如果失败了,我们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布朗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重申了他1995年接受采访时的一些观点。如他再次肯定了中国的人口政策,认为中国如不控制人口,将会给世界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他建议中国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大力发展城市地铁等公共交通,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等。
布朗这次发布会的观点,跟《谁将养活中国?》那本书一样,又一次在美国和中国的媒体和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本章作者:李希光)
第九章 美国之音:制造假新闻的武士
打开短波收音机,调到美国之音的信号,在激扬轻松的《扬基歌》乐曲后,传来的是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声音。无论是汉语广播、英语广播或是俄语广播,播音员的声音无论是男性或是女性,听上去都是那样傲慢和不可一世,好像他们生活在天堂中,他们是当令世界的主宰,而他们的听众正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地狱中。
然而,在这表面的自信后面,也就是说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之音的编辑部大楼里,在播音室里,聚集在那里工作的却是一帮每日生活在惶恐中的乌合之众。
◆人人自危的美国之音播音室
1982年的夏天,美国之音播音员阿兰.西威尔曼得到指示,在他主持的对欧洲广播的节目中随便从歌手罗德.斯迪果瓦特的唱片中选一首歌曲播出。阿兰同时还被告知,插播歌曲的这件事不得透露给任何人,因为这是来自最高层的指令。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