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时针即将指向六点,正在往小鹿岛逼近的一游发现,恢复了指挥的松岛挂出旗语:返回本队。
伊东佑亨见死活轰不沉定远,深恐夜色降临后清军的鱼雷艇发动奇袭,准备返航。
靖远、来远躲过一劫。
在靖远大副刘冠雄的提议下,叶祖圭令人升起一面将旗,号召离开战场的军舰一起返回。平远、广丙、福龙、左一等相继靠拢,重新汇聚到定远身旁。
夜色苍茫中,北洋舰队回到了大东沟口。
没见日军踪影,铭军登陆仍在继续。丁汝昌留下左一和另一艘鱼雷艇,率舰队赶回旅顺修理。
旅顺港码头,方伯谦跪迎。丁汝昌冷笑道:“不敢当,不敢当!方管带的腿好快啊!”
其实,丁汝昌是刀子嘴豆腐心,比起刻苦钻研《罗织经》的翁同龢,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为北洋保留一些海军人才。
于是,次日一早他便命方伯谦去拖带搁浅的广甲,以期将功折罪。
结果,江湖人称“满海跑的黄鼠狼”果然名不虚传,拖了一半,见远处有日舰开来,扔下广甲撒腿就跑,导致北洋又损失一艘军舰。
事不过三,死局已无可逆转。
方伯谦八面玲珑,人缘不差,但当李鸿章向军机处请杀时,竟无一人替他求情。
可见天理昭昭,因果不昧。
收押期间,方伯谦的部下知道情况不妙,请他安排后事。
方仍昏聩不明,说朝廷仁厚,岂有杀副将之理?不过革职罢了,虽一二品或难骤复,每月数百两的薪水却断不会少。
半夜12点,丁汝昌接北洋回电,着以军法从事。毅军首领宋庆前去传达,方伯谦始痛哭求救,老将军愤然道:我恨无海军生杀之权,不然七月间已在军前正法,尚复令尔误国家大事?
凌晨5点,旅顺黄金山下的刑场上,方伯谦被斩首。
黄海之战,北洋舰队在航速、射速和弹药威力全面落后于联合舰队,且100毫米口径以上火炮仅有五十二门(日方一百零四门)的不利条件下,战后统计命中率竟高于日军,可见将士用命,训练有素。
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是,清军阵亡官兵七百一十五人,日军不过一百二十一人……
黄海之败,非战之罪,罪在体制。
好的制度把废柴变为精英,坏的制度把精英打成废柴。若生于民主国家,李后主可以像林夕一样,通过填词名利双收;宋徽宗也可辗转于世界各地办画展,开“瘦金体研讨会”。
奈何生在帝王家、专制国,生前颠沛流离,死后横遭非议。
从这个角度看,左宝贵、邓世昌乃至方伯谦,无一不是旧制度的陪葬品。
兵败如山倒
慈禧慌了,急召翁同龢痛加责备,命他立刻赶赴天津向李鸿章询问对策。
冤家见面,翁同龢开口就问北洋的兵舰。李鸿章怒目相视,半天不发一言。
须臾方道:“翁师傅总理财政,平时请拨经费动不动就驳回查问,事到临头了才问兵舰,兵舰果真靠得住吗?”
翁:“理财之臣以节省为尽职,若真是急事,何不再次请拨?”
李:“政府疑心我跋扈,御史参劾我贪婪。再争辩不休,今天还能有我李鸿章吗?”
翁同龢语塞。
旅顺港,三百名工人昼夜不息地抢修军舰。
来远几近焚毁。望着被烧得触目惊心的舱面,想到竟能全身而退,众人无不大奇。
虽然李鸿章竭力从各地工厂借调工人去旅顺应急,但日军在辽东半岛的节节推进很快便吓跑了所有人。
11月下旬,随着旅顺沦陷,丁汝昌不得不率领尚未修好的舰队返回威海卫。
威海湾水面开阔,湾口以刘公岛为屏障。岛上陆上炮台密布,隔海呼应,在南北两个水路进出口形成交叉火力。
火炮方面,各炮台不但装备了280毫米巨炮,还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岸防武器——地阱炮。
地阱炮安装在圆形的地坑工事中,巧妙利用发射时的后坐力将炮身下沉到防御墙下,方便炮兵安全地装弹。再通过类似弹簧的装置,将积蓄的动能转换为势能,重新推升火炮。
可惜,一个将高智商都耗费在官场的国度,势必用不好高科技。
威海在清朝很特殊,行政上归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管,而威海卫的军港则由北洋掌控。本来山东巡抚福润和李鸿章配合默契,但就在一个月前,光绪突然将福润和新任的安徽巡抚李秉衡对调。
11月9日,李秉衡向朝廷奏报了海防部署,把威海作为重点。问题是威海在李鸿章的经营下已披坚执锐,这要让张黎版《辛亥革命》里的隆裕看了,估计又会说:“能不能说点子我不知道的?”
其实,缺乏全局观的李秉衡因“灯下黑”忽略了一个足以致命的点:荣成湾。
此湾在威海以东,是山东半岛伸进黄海的最东端,也是日军抢滩登陆的目标。
早在9月28日李鸿章就致电李秉衡,希望他重视荣成湾一带的防务,甚至问到有没有派兵驻守。可李秉衡不但毫无回应,还在北洋舰队抵达威海时闭门不见丁汝昌。
于是大家很想知道,李秉衡宅在府里莫非是在等幸福来敲门?
显然不是。
首先,一直声称军费不足的李秉衡居然先人后己地从藩库里拨出三十万两白银上交给户部,又在旅顺失守后第一时间写折子,要求诛杀淮系将领,并恶狠狠道:使人知不死于敌,必死于法。
一天到晚喊打喊杀死来死去,确实继承了翁同龢的优良传统。
结果,1895年1月20日,当三万日军在荣成湾登陆时,发现守军只有区区三百人。这还是淮军将领戴宗骞从单薄的巩军中挤出来的一营。
事实上,日军早就赢得了情报战的先机。得益于海量间谍,中方的军事部署日方几乎同步更新。
而从作战装备和人员素质上看,北洋海军与联合舰队或可一战;中国陆军则同日本陆军完全不属于一个时代。
最纠结的还是戴宗骞。
此人五十出头,剿捻起家,在淮军老将中暮气不重,一心想主动出击。
问题是巩军大部分都在守炮台,机动兵力极少。戴宗骞认为死守要塞不足取,却忽略了炮兵不擅野战的事实,不顾李鸿章的一再反对,强令出兵,结果一触即溃。
戴宗骞之所以如此愤激,皆因李秉衡不响应他调山东军队帮守炮台的请求。而丁汝昌虽不爽李秉衡,但主张防御的他更反对戴宗骞冒进的做法。
理念不合导致两人嫌隙日深,遇事多不商量,急得李鸿章发电报怒斥:吾为汝等忧之,恐复蹈旅顺覆辙,只有与汝等拼老命而已!
由于陆上炮台都对着大海,为了防止敌军登陆后从背面包抄,炮台后方相反方向又修建了一组防御炮塔。
威海卫南岸的守军,总数不过一千五百人,分散在被大雪覆盖的山地、炮台和隘口,基本形同虚设。
《日清战记》描述了清军可悲的陆上防御:
突然前方有五个地雷一起爆炸,惊天动地,霎时间泥土如雨点般散落。然而,声势虽大,却因构造老旧,只扬起些许泥沙。除一个士兵手指受伤外,其他人均安然无恙。
为数不多的激烈抵抗还是来自海军。
三百多身穿红色制服的北洋海军陆战队跳下军舰,迎着被日军占领的炮台登陆作战,拼死前进。
却最终被炮火压制在海边。
一汪不大的海湾变成了殷红色,在日军的记载里,“像蜀锦一样好看”。
2月2日,威海卫城陷落,戴宗骞被逼到了北岸炮台。
位处威海卫城东三公里丘陵地带的北岸炮台易守难攻,仅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通。
可再易守也得有人守,六营的兵死的死跑的跑,只剩下一营,还要分守十一个炮台,戴宗骞压力山大。
同时,北岸炮台与刘公岛隔海相望,距离不过两公里,唇齿相依,一旦不保,刘公岛也劫数难逃。
因此,丁汝昌派留营待罪的原广甲管带吴敬荣率二百水兵增援,一直驻防刘公岛的陆军总兵张文宣(李鸿章外甥)也命哨兵前去助阵。
当晚,放心不下的丁汝昌来到北岸炮台。戴宗骞沮丧地告诉他,说自己正在四处招集逃散的士兵。
丁汝昌叹道:“留人不留心,招回也无用,就现有的兵尽力防守吧。”
悲剧的是,与此同时,仅剩的一营也逃跑了,还带坏好学生,卷走了吴敬荣的水兵。次日一早清点时,发现全炮台只剩十九人。
担心资敌,丁汝昌建议所有人马上撤到刘公岛。戴宗骞喟然道:“兵败失地,还能到哪去?唯有一死以谢朝廷。”
那一刻,公仇超越了私怨。丁汝昌牵着戴宗骞的衣襟,道:“走。不能同生,也要同死。”
二人乘船离去,在刘公岛水师公所前的码头下船。戴宗骞回望了一眼对岸,跟搀他下船的水兵说:“我的事就此完了,只看丁军门的了。”
戴宗骞不吃不喝,当夜便服毒自杀。
丁汝昌强忍悲痛,写信向李鸿章求援。同时,重金招募敢死队,携带炸药至北岸将炮台尽毁。
作为北洋海军的根据地,东西长四公里、南北均宽不到一公里,环绕着六座炮台的刘公岛上设有提督衙门、道台衙门以及医院和修船厂。各色商店也一应俱全,其中一家是德国人开的,还有一所专为洋员服务的俱乐部。
联合舰队四个游击队配合陆军轮番对刘公岛发起进攻,皆为北洋舰队击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