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说:毛泽东与中国作家作者:武在平字数:3527更新时间 : 2017-07-31 03:49:53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1945年,重庆谈判前,冯雪峰第一个了解到国民党准备利用重庆谈判之机长期软禁毛泽东的情报,他心急如焚,马上报告了周恩来,使党中央和南方局得以及早制订迫使美蒋方面保证毛泽东安全的措施,蒋介石的阴谋终未能得逞。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专门抽时间读了冯雪峰的杂文新作集《乡风与市风》和诗集《真实之歌》,他们见面时,毛泽东称赞说:“好几年来还没有看到过像这样好的作品。”冯雪峰听到毛泽东这样夸奖自己的作品,心里感到莫大的安慰。

  四

  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班研究生李希凡和北京师大工农速成中学教师蓝翎,因对俞平伯和胡适研究的《红楼梦》有不同看法,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及其他》一文,试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李希凡先给中国作家协会办的《文艺报》写信,介绍他和蓝翎的文章,询问贵刊可否刊登。没有回音,他们便寄给了母校山东大学校刊《文史哲》。结果,在1954年第9期上登出了。江青把这篇文章送给毛泽东,毛泽东读后,让江青转告《人民日报》转载。她当即在《人民日报》社召集胡乔木、邓拓、林默涵、林淡秋等人开会,建议转载李、蓝的文章。会上胡乔木等人提出党报不是自由辩论的场所。大家一致意见交《文艺报》转载。由林默涵通知当时任《文艺报》主编的冯雪峰,快些转载。冯起草按语送中宣部审阅后,9月份出版的《文艺报》上即转载了李、蓝的文章。冯雪峰在《编者按》中说:“这篇文章原来发表在山东大学出版的《文史哲》月刊今年第九期上面。它的作者是两个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青年;他们试着从科学的观点对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简论》一文中的论点提出了批评,我们觉得这是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因此,征得作者的同意,把它转载在这里,希望引起大家讨论,使我们对《红楼梦》这部伟大杰作有更深刻和更正确的了解。在转载时,曾由作者改动了一些错字和由编者改动了一二字句,但完全保存作者原来的意见。作者的意见显然还有不够周密和不够全面的地方,但他们这样地去认识《红楼梦》,在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有大家来继续深入研究,才能使我们的了解更深刻和周密,认识也更全面;而且不仅关于《红楼梦》,同时也关于我国一切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毛泽东在这篇按语中作了五处批注。在作者署名旁批:青年团员一个23岁,一个26岁。在“它的作者是两个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青年”一句旁批:不过是小人物。在“他们试着从科学的观点对俞平怕先生在《〈红楼梦〉简论》一文中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一句的“试着”两字旁划了两道竖线,并批:不过是不成熟的试作。在“作者的意见显然还有不够周密和不够全面的地方”一句旁批,对两个青年的缺点则决不饶过。很成熟的文章,妄加驳斥。按语中“希望引起大家讨论,使我们对《红楼梦》这部伟大杰作有更深刻和更正确的了解”,“只有大家来继续深入地研究,才能使我们的了解更深刻和周密。”毛泽东在“更深刻和更正确的了解”和“了解更深刻和同密”旁划了两道竖线,并批:“不应承认俞平伯的观点是正确的。不是深刻周密的问题,而是批判错误思想的问题。”

  10月10日《光明日报》加按语发表了李希凡、蓝翎的《评〈红楼梦〉研究》一文。毛泽东阅后又作了批注。在批语中“目前,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去研究占典文学。这极其重要的工作尚没有很好地进行,而且也急待展开,本文试图从这方面提出一些问题和意见,是可供我们参考的。同时我们更希望能因此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讨论。又与此文相关的一篇《关于〈红楼梦〉简论》的文章业已在第十八期《文艺报》上转载,也可供大家研究。”毛泽东针对按语中“试图”、“提出一些问题和意见”、“供参考”三个提法,批注:不过是试作?不过是一些问题和意见?不过可供参考而已?

  毛泽东于10月16日给政治局诸同志及有关人员(包括冯雪峰)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信中说,通过对俞平伯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的批判,“反对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30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在这里,毛泽东不仅给俞平伯定了性,也对文化艺术界表示了极大愤懑。

  由于毛泽东已经明确地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一场批判运动很快形成。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袁水拍的文章《质问〈文艺报〉编者》。这篇文章是经过毛泽东认真修改过才发表的。文中“文艺报在这里跟资产阶级名人有密切联系,跟马克思主义和宣扬马克思主义的新生力量却疏远得很.这难道下是显然的吗?”一段是毛泽东加的。

  这篇文章马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文艺报》的主要负责人冯雪峰,此时的雪峰正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鲁迅全集》的编辑注释和先烈遗著的整理出版上,对于突如其来的批判,几乎毫无精神准备,但他还是在中国文联召开的会议上做了检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冯雪峰的《检讨我在〈文艺报〉所犯的错误》。毛泽东阅后又作了批注。在冯文谈到自己在古典文学领域内对胡适唯心论观点一向不加注意一段,旁批:限于古典文学吗?应说从来就很注意,很有认识,嗅觉很灵。在文中谈到对资产阶级思想失去敏锐的感觉,旁批:一点没有失去,敏感得很。在文中“我感染有资产阶级作家的某些庸俗作风,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精神”,旁批:不是“某些”,而是浸入资产阶级泥潭里去了。不是缺乏的问题,而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文中“不自觉地在心底里存在着轻视新生力量的意识”,旁批:应说自觉。不是潜在的,而是用各种方法向马克思主义作坚决斗争。在文中说到自己“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一句旁批:应以此句去批判冯雪峰。

  1954年11月10日,毛泽东再次就《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批示认为《文艺报》和冯雪峰首先不是有没有自我批评的问题,而是是否犯了错误的问题。不是骄傲的问题,而是编辑部被资产阶级思想统治了的问题。不是丧失敏锐感觉,而是具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极敏锐的感觉。不是这些问题,而是他们的资产阶级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问题。

  毛泽东还将冯雪峰的诗《火》、《三月五晨》和寓言《火狱》、《曾为反对派而后为宣传家的鸭子》、《猴子医生和重病的驴子》等篇批给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彭德怀、陈毅、陆定一等人阅。批语:“冯雪峰的诗及寓言”数首,可一阅。如无时间,看第一篇《火狱》即可。”同时又批给陈伯达、胡乔木、胡绳、田家英等人,批语同上。《火狱》是冯雪峰的一篇杂感,写的是苏联攻进柏林后的大火。作者欢呼“在火光里,全世界照见自己,照见着自己的胜利。”不知道为什么毛泽东把这篇文章列为寓言,对该文的内容又有什么看法。

  12月上旬,《文艺报》改组领导班子,主编冯雪峰仅仅保留了一个一般编委的职务。1958年初,冯雪峰被错划为右派,遭到了开除党籍的处分,由此经历了革命者最痛苦最艰难的历程。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猖獗时期,他曾惨遭迫害,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受到了严重摧残。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他仍然抱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强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冯雪峰对毛泽东后期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发动“文化大革命”问题上,他曾向不少朋友谈过他的看法:“毛泽东同志晚年在一些问题上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他对毛泽东晚年不能听到群众意见而十分痛心。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毛泽东终生怀着的敬仰与钦佩。他曾向人说道: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他往往能挽狂澜于既倒,拯救革命于危难之际。毛泽东是我党当之无愧的领袖,党内杰出人物不少,但准也不能与他相比。

  〇四 从《甲申三百年祭》到诗词唱和——毛泽东与郭沫若

  在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前海西岸,坐落着郭沫若的故居,故居正门上方悬挂着邓颖超题写的金字木匾。院内生长着郭老和夫人于立群亲手培植的银杏、牡丹等花木。郭老的纪念铜像安坐在绿荫环抱的草坪上。沿甬道北行进四合院,前排正房西间为客厅,环境素朴、典雅,周恩来等领导人和中外友人常来此处作客。东间为办公室,书桌上静放着郭老握过的最后一枝毛笔和随身用的耳机。迎面书柜上方悬挂着毛泽东亲笔书写的《西江月·井冈山》,对面是于立群用隶书抄录的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在西厢房陈列室中展放着1949年3月郭沫若在机场迎接中共中央机关到达北平时和毛泽东亲切交谈的照片。这些都表明了毛泽东和郭沫若非同一般的亲密无间的同志关系,表明了郭沫若对毛泽东无比的崇敬和热爱。

  史剧、史论育大益于中国人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从日本回到祖国后,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拍戏的我,怎么成世界第一了?诸天之笑傲第一剑七零重生俏裁缝,冷面舰长动了心从F到SSS,我的器灵进阶快亿点点怎么了千金大小姐以身相许,未婚妻退婚后悔疯了!马头墙下好柿成双白手起家,蝙蝠侠干碎我的致富梦旧神,连发枪和禁酒令霸道总裁的小甜心林柔柔小马宝莉:平凡小马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