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小说:毛泽东与中国作家作者:武在平字数:3542更新时间 : 2017-07-31 03:49:53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会章规定了学会的义务、接纳新会员条件和会务职员产生办法等条款,整个章程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尚朴素、主诚实、禁浮华、戒骄躁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会上,大家一致推荐毛泽东为总干事,但他执意婉辞,只任副总干事。这段往事,萧三都一一记录在日记中,为后人留下一段珍贵的史料。以后,学会很快发展到七八十人。正如毛泽东在延安同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所说:“学会有七八十名会员,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萧子暲,作家,现在在苏联……”

  1939年,萧三从苏联回到延安后,在同毛泽东回忆新民学会情况时,毛泽东对萧三说:“新民学会实际上起了联共党小组的作用。”实质上,新民学会就是革命的核心组织。新民学会会员,在青年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都是极为有力的支柱。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以及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新民学会的会员,大部在反革命的白色恐怖中壮烈牺牲了。他们的英雄事迹,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发起赴法勤工俭学

  新民学会成立之前,毛泽东和萧三等一批进步青年,就不断议论如何继续求学深造的问题。学会成立后的第一起大事,就是发起和组织湖南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8年6月,毛泽东以优异成绩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这时,他收到了一封北京来信。信是蔡和森写来的,说经杨昌济教授(已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介绍,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之事颇有可为,希望大家来京群策群力,将留法运动发展起来。消息传来,湖南学生奔走相告,各自筹措旅费。8月中旬,毛泽东带着25位志气相投的同学从长沙启程,先步行到江边,再顺着长江乘船到武汉,然后从武汉搭上赴京的火车。萧三是25位准备赴法留学的同学之一。而毛泽东根本无出国的打算,他想多多了解国情,以便将来投身到改造中国的大潮中。

  毛泽东一行到达北平后,全聚居于景山东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的3间小房里。他们同吃同住,“隆然高炕,大被同眠”。白天外出学习或做社会活动,晚上11个人挤在一个大炕上睡觉,每个人只能有一块方砖那么宽的地方。夜里翻身或有事起床时,必须预先警告睡在两旁的人。加上湖南人的被子做得很大,除了底下铺的外,其余的被子都压在上面保暖,不允许各盖各的。这样一觉醒来,浑身筋骨酸痛。

  北平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也是文化名流苔革的地方;北京大学则是新文化运动中心的中心,校内有许多先进的组织和社会团体,课外社会活动搞得十分活跃,毛泽东和萧三常去沙滩北大红楼听邵飘萍等人的讲演,回来后展开讨论,争论不休。经杨昌济教授引荐,毛泽东和萧三还相继拜访过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陶孟和等著名学者,他们提出许多学术及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学者们一一作答。萧三回忆道:这些拜访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

  在风景秀丽、四季如春的南国度过了20多个春秋的毛泽东和萧三,从1918年冬季,第一次领略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象。当寒风吹来,鹅毛似的雪片撒满大地时,他们都激动得忘却了寒冷,像孩童似的在雪地上打滚。为了充分领略迷人的自然美景,在长城脚下,昆明湖畔和长安大道上,都留下了他们洁白的足迹。毛泽东和萧三由漫天大雪,想到了浩瀚的大海,并为没有见过大海而感遗憾。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两人于冬春之交,由北京乘火车到天津大沽口去看大海。但到海滨,他们就失望了:哪里有万顷波涛,连水都没有!只见前面白茫茫的一片,原来是一个冰的世界。于是他们在冰上走。徜徉在冰上,寻找传说的“蓬莱仙岛”,结果什么也没有。这件事他们都记忆很深。直到1939年,这两位老朋友重逢时,还回忆起这次愉快的旅行。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毛泽东此时已回到湖南,创办了有名的《湘江评论》。在京学习的萧三也不时地把文章寄回来,以“子暲”的笔名在《湘江评论》上发表。1920年5月,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准备启程了,他们相继来到上海,准备从这里坐海轮去法国。这时,恰巧毛泽东也因湘事由京抵沪。5月8日,新民学会同仁12人在上海半淤园聚会,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会友。这次会议,名义上是欢送赴法会友,实际上是一次讨论新民学会会务的会议。而且会议时间很长,“天晚,继之以灯。但各人还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完。中午在雨中拍照。近览淞江半水,绿草碧波,望之不尽。”(《新民学会会务报告》)毛泽东代表新民学会,致了热情洋溢的欢送词。他勉励赴法会友们要努力钻研学问,好好学习别国的新思想、新文化和新技术,回国后更好地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服务。5月9日,雨过天晴,风和日暖,毛泽东送蔡和森,萧三等同学启程,同行的还有湖北、四川籍的同学,约100多人,他们从黄浦江岸乘小火轮到吴淞口码头,再登上法国阿尔芒勃西号邮轮。毛泽东与好友们握手挥中,依依告别。

  1920年7月5日,萧三等人抵达法国巴黎。他们当即召开了新民学会会员会,并致信毛泽东,报告了详细情况,毛泽东接信后热情地回信说:“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字不赞成。”从此,新民学会会员就分为国内、国外两条战线工作,互相配合,互相激励。

  为毛泽东立传

  1939年5月,萧三从苏联回到革命圣地延安。他见到了阔别19年的老战友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的毛泽东,此时正运筹帷幄。指挥着中国的抗日战争。老友相见,分外高兴,毛泽东和萧三竟夜长谈,他们谈新民学会,谈牺牲了的战友,更谈诗、谈文章。萧三成了毛泽东家里的坐上宾。萧三在苏联时,为了向苏联人民介绍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毛泽东,他曾撰写了《毛泽东传略》,如今来到了毛泽东身边,条件更便利了。于是又萌发了写毛泽东传的念头。1939年5月5日上午,毛泽东派人来“鲁艺”告诉萧三说,下午稍晚些时来访,请他稍候。傍晚毛泽东果然如约来访,这次他们谈到了一些文学问题,由文学又扯到了《聊斋志异》。萧三后来把话题转到毛泽东身上,他间:“主席对斯诺写的你的传略有什么意见?”毛泽东说:“原稿我没有看过,书略微翻了几页,有些不完全正确。”萧三趁机谈了写毛泽东传记的想法,他说:“我在苏联写过你的传记,想再继续增补、修改。假如主席不反对‘翻古’(谈故事),请在方便时详细谈谈。”毛泽东微笑了一下说:“无事时‘翻翻古’也有趣味哩。我可以在政治上帮你。”他抽了一口烟,若有所思地接着说,“不过你要研究些历史事实写出一部小说来,拿一个人作引线,那是很有味的。不过斯诺花了我四个夜晚,以后我再不愿意谈自己的什么了……”最后却又爽快地说,“等我休息的时候同你谈。”

  从这以后,为写好毛泽东传,萧三经常到毛泽东住处征求意见,核对事实。毛泽东也很配合,每当散步时,都让警卫员叫上萧三一起散步,趁闲聊的时候,回忆一下过去的时光,也回答萧三提出的一些问题。与毛泽东无拘无束的闲谈,使萧三获取了许多常人不知道的关于毛泽东的重要史料。

  萧三原拟将他在苏联发表的俄文版《毛泽东传略》加以修改补充,写出一部较完整的毛泽东传。后来,任弼时、胡乔木考虑会跟党史混合起来,便建议萧三先发表《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1941年2月初完稿后,曾将稿子寄给胡乔木,并致信说:“删减很难,可否作两次刊载……”。

  不久,任弼时告诉萧三说:1943年12月26日要庆祝毛泽东50岁生日。要他继续写完《毛泽东传》,作为祝寿的礼物。为此,萧三抓紧时间进行走饬、收集素材。在任弼时的支持和帮助下,由中共中央书记处出介绍信,拜访了许多了解毛泽东情况的老同志和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仅在1942年5月至10月间,除同毛泽东多次促膝“翻古”外,萧三先后访问了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贺龙、陈毅、罗瑞卿、蔡畅、谭政、陈正人、何长工、郭化若等人,“或作长谈,或作短叙,或连续多次,或仅片言只语”,他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每个人的谈话,萧三作了详细的记录。这样边采饬,边整理,边撰写,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完成了初稿,并即时送任弼时,请他审阅后转呈毛泽东。

  过了一星期,萧三见到任弼时,便问起传记稿子是否送给毛泽东看了,任弼时笑了笑说:“毛泽东坚决不同意为他祝寿。”又说,“我把稿子送去请主席看时,主席说,‘我要是看了,就不能出版了。’……”

  后来,萧三又亲自去同毛泽东谈了他对出版《毛泽东传》的意见,但毛泽东坚持不为自己做寿,并劝萧三暂时不要出版他的传记,等以后再出版。至此,萧三便把初稿和一大堆资料存放起来。1945年在延安枣园春节联欢午餐之前,朱德向毛泽东提议,让当时在延安学习的许多高级将领、干部写出各个解放区的缘起、略史,毛泽东极为赞成,这时在一旁的萧三插话说:“那就好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旧神,连发枪和禁酒令马头墙下好柿成双拍戏的我,怎么成世界第一了?诸天之笑傲第一剑千金大小姐以身相许,未婚妻退婚后悔疯了!七零重生俏裁缝,冷面舰长动了心霸道总裁的小甜心林柔柔白手起家,蝙蝠侠干碎我的致富梦小马宝莉:平凡小马从F到SSS,我的器灵进阶快亿点点怎么了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