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省得我一个人跳来跳去……”毛泽东听了,当即转过身来,盯着萧三说道:“那你还是有心人喏!”停了一会儿又说:“那你就搞下去吧!”这些话给了萧三极大的鼓舞。在延安以至后来的张家口、阜平、西柏坡,甚至在冀中前线,萧三始终没有停止收集资料工作。到1947年底,大体完成了截止“七大”为止的《毛泽东传》的大部分初稿。1948年萧三收集各地民歌结成一集,书名叫《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但是《毛泽东传》最终没有出版,主要是因为萧三长时间在国外,不熟悉1920年以后毛泽东革命活动的事迹,靠战争时期简单的访问记录,写好《毛泽东传》是困难的。【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1946年至1947年,华北解放区出版的《时代青年》发表了诗人写的《毛泽东同志的儿童时代》和《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两篇回忆毛泽东的文章,1949年春,萧三把这两篇文章合写成《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经当时中宣部长陆定一同志审查批准,是年8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可能是国内出版的较早的反映毛泽东生平和事迹的一部书。那个时候远没有那么多个人迷信,没有那么多禁忌,诗人还能自由地写作,因此这部天然无雕饰的作品,成了诗人的名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出版后,立即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快有英、德、日、法、印地、捷克、匈牙利等文的译本。
现在需要战斗的作品
萧三在苏联期间,以“埃米·萧”的名字写下了不少反映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诗歌,出版了《埃米·萧诗集》、《拥护苏维埃中国》、《湘笛集》等诗集,许多作品先后被译成俄,英、德、法、西、保等世界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此埃米·萧的名字闻名于国际诗坛。到了延安以后,萧三继续用诗歌进行战斗。1939年春季的一天,萧三到毛泽东那里聊天,话题转到诗歌问题时,萧三从口袋里拿出他的诗作的手抄本,送给毛泽东说。“请主席改正”。毛泽东接过后,翻开看了几首,因他喜欢旧体诗,便说:“《梅花》这首诗写得好。”诗这样写道:“过年时节看梅花,折下一枝带回家。梅花插在花瓶里,不怕冰雪再冻它。热酒一壶客满座,对梅痛饮作诗歌。梅花心里暗满足,冷笑姊妹无幸福。春天过后雪尽消,颗颗青梅挂树梢。回头来看花瓶里,那枝梅花全枯了。”谈话中,毛泽东还向萧三说了许多笑话。当他们谈起古今作家情况时,毛泽东对萧三说:“姓萧的古来文学家很少,你要争气!”6月中旬,萧三收到毛泽东寄还给他的手抄诗集及附信,信中写道:“大作看了,感觉在战斗,现在需要战斗的作品,现在的生活也全部是战斗,盼望你更多作些。”
1938年,延安广泛开展了街头诗运动。诗人们把自己的诗贴在(或写在)大街的上墙上、石头上、树干上,拿到群众中去朗诵,以接受群众的批评,萧三是这场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他到延安不久,就把延安的诗歌力量团结在一起,组成“延安诗社”,出版了《新诗歌》。由“战斗诗歌社”和“山脉文学社”合编的《新诗歌》于1940年9月1日创刊。萧三在《出版新诗歌的几句话》中,阐述了该刊的宗旨:“延安的诗歌运动——街头诗运动、诗歌朗诵运动——开全国之风。但是‘只开风气不为师’,我们还得继续充实这一运动的内容,写诗歌要有诗歌气氛,写出来的东西要拿到群众中去读,以便接受他们的批评,然后大家乃能前进,然后能使得诗歌的声音更大,更洪亮,达到得更远。”在萧三看来,写诗贴在墙上,站在街头朗诵,他并不认为是“不雅”。
1941年初,萧三因几首诗未能在报纸上发表,于是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并将诗歌附上。1月29日毛泽东给萧三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诗读过了,很有意思。报纸既不登,就在街头发表好了。有暇望来谈。”可见毛泽东是热情支持街头诗运动的。
1945年春,萧三参加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及劳模大会之后,撰写了《第一步——从参加边区参议会及劳模大会归来》一文,生动有力地论述了延安文艺工作者的进步及文艺创作欣欣向荣,既是文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文,又是他思想、行动的真实写照。这篇文章在2月22日《解放日报》登出后,在文艺界和工农兵读者中引起极大的反响。这天,毛泽东在报上看到这篇文章后,立即给萧三写了封信:
萧三同志:
你的《第一步》,写得很好。你的态度,大不同于初到延安那几年了,文章诚实、恳切,生动有力。当然,从前你的文章也是好的,但是现在更好了,我读这些文章,很得益处。
为着使延安文艺工作同志们多参加群众性的集会,须关照高岗、贾拓夫、谭政、罗迈、李富春、彭真几位同志,遇有这类会议不要忘记组织文艺同志们去参加,此事请你访他们去谈谈,我有机会也将告诉他们。今年全边区性的大会少开,但地方性的,延市、延安县和延属分区的,必有许多,同县、市、分区的负责同志及宣传部讲通此事,也很必要,可否也请你去谈一下?
同志的敬礼!
毛泽东
二月二十二日
毛泽东的信,不仅充分肯定了萧三的这篇文章,同时也肯定了萧三到延安之后思想上的进步。这说明萧三到延安之后的追求、思考与努力没有白费,他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两个月后,萧三作为党的七大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萧三在会上聆听了毛泽东所致的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闭幕词《愚公移山》,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
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夺取全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萧三也更加坚定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二一 长篇历史小说 《李自成》面世——毛泽东与姚雪垠
毛泽东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特别是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有过高度的评价。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1928年,他就以李自成为例,开导红军将士避免犯“流寇主义”的错误。1938年在一次关于保卫工作的讲话中,他谈起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说我们历来的造反领袖,后来都腐化了,做了皇帝都不好了;但李自成本人始终都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毛泽东还说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对创作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题村的文艺作品(如京剧《逼上梁山》),特别是对创作以李自成为题材的历史小说,毛泽东一贯很重视。
毛泽东到陕北,很关心李自成的事迹。陕北米脂是李自成的家乡。米脂人李健侯很崇拜李自成,他以作为李自成的同乡而自豪,并立志为李自成写书。李健侯从正杂各史和地方志等60多种古籍中搜集史料,从民间搜集传闻,以非常严肃的态度订正谬误,考证真伪,务求翔实,并于1926年着手写作历史章回小说《永昌演义》。初稿写成后,又进行了6次修改,于1930年12月底定稿,全书共40回,34万字。这部书情节曲折,故事生动,虽是小说,却有史料价值。
1942年,与李健侯交往较深的李鼎铭先生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将《永昌演义》手抄本推荐给毛泽东看。毛泽东仔细地阅读了这部书。该书虽然把李自成作为正面形象来颂扬,但从语言、结构到主题,都未从根本上跳出古典演义小说的寞臼,也就是说,作品尚缺乏毛泽东期望的那种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的主题思想,没有深入挖掘出李自成起义事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在毛泽东看来,不能把起义领袖的人格品德与起义事件本身的阶级斗争意义割裂开来,把李自成单单写成一个品德方面的英雄。【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1944年4月29日,毛泽东给李鼎铭先生写了亲笔信,信中除肯定该书的价值外,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信中说:
鼎铭老先生左右:
《永昌演义》前数年为多人所借阅;近日鄙人阅读一过,获益良多。并已抄存一部,以为将来之用。作者李健侯先生经营此书,费了大力,请先生代我向作者致深切之敬意。此书赞美李自成个人品德,但贬抑其整个运动。实则吾国自秦又以来二千今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的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所领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就是二千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尤为先生及作者健候先生们的光荣。此书如按上述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获作者同意否?又健候先生近来健康如何,能来延一游否?统祈转致健侯先生为祷!
敬颂大安!
毛泽东
四月二十九日
毛泽东的信由李鼎铭转达给李健侯,李健侯看到毛泽东的信后,激动不已,即赴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给他200元边币,以示褒奖。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