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指示陕西省政府将李健侯先生安排在省文史馆做文史研究员,修改《永昌演义》。遗憾的是,此书尚未修改成,李健候却于1950年不幸逝世。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建国以后,有一位作家积极酝酿写作多卷本的历史小说《李自成》,作者兢兢业业数十年,刻苦勤奋地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史料、古籍,积累了难以数计的卡片、资料。为创作历史小说《李自成》,作者耗费了大半生心血,这位作家就是姚雪垠。作者说他的创作意图是通过李自成起义“写出明、清之际的阶级斗争……写出我国封建社会阶级斗争和农民战争的一般规律。”由于姚雪垠的创作体现了毛泽东所提倡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毛泽东的关怀和鼓励。姚雪垠回忆:在创作《李自成》的艰苦历程中,每逢“在我最迫切需要的时候,都得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关怀和支持,没有他老人家不止一次的关怀和支持,虽然在1963年已经出版了《李自成》第1卷,以下各卷的写作计划肯定没有完成的可能。”
毛泽东与姚雪垠的神交是从50年代开始的。
1956年秋,姚雪垠在无锡太猢之滨休养,休养之暇,根据游览惠泉的印象,写了篇散文——《惠泉吃茶记》,不久在《新观察》发表。散文借景抒情,提倡要实事求是,讲究科学态度,反对人云亦云的瞎起哄,反对偶像崇拜。
1957年初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见茅盾与周扬,听取他们汇报文艺界现状与工作情况。汇报中毛泽东提到了姚雪垠的《惠泉吃茶记》,说文章不长,写得很好,很讲究技巧,建议他们找来认真地看一看。还说文章也有毛病,读后给人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之感,恐怕是作者的知识分子清高吧,一星期后,毛泽东召见新闻界头面人物徐铸成和储安平等人谈话,再次旧事重提,一时间文化界新闻界纷纷找《新观察》第17期,《惠泉吃茶记》成了抢手之作。
1963年金色的秋天,《李自成》第1卷出版了,为了感谢毛泽东对一位普通作家的关怀与肯定,姚雪垠即拿着散发着油墨香的样书,怀着激动的心情,和他的妻子王梅彩来到邮局,给毛泽东寄了一套书。他们相信毛泽东一定会收到这部小说的,也一定会抽暇阅读的。
转眼间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许多老革命、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老作家、老科学家、老演员等都受到了冲击、挨打、挨斗、挨抄,姚雪垠是老知识分子,又是老作家,当然也不能幸免。那些“造反派”逼着他签名承认《李自成》是“大毒草”,他理直气壮地拒绝了;他们追问他后4卷还写不写?他回答说:“党叫我写我就写,不叫我写我就下写。”在颠倒黑白的年月里,他从来没有屈服过,一天,“造反派”闯进了他的书房,他们显然是来抄家的。姚雪垠首先想到,如果那些有关《李自成》的参考书籍、资料、笔记、卡片等都抄走了,那么《李自成》的写作就很难继续下去,他大半生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姚雪垠心里害怕极了。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些东西“造反派”们竟然都没有动。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姚雪垠心中一直是个谜。
直到1977年王任重同志给他写的一封长信中,他才知道了事情的经过,那是1966年7月中旬,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身为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南局代理书记的王任重同志列席参加会议,会议当中,毛泽东将王任重同志叫到身边,特意嘱咐他说:“姚雪垠的《李自成》分上下两册。上册我已经看了,写的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委,对他加以保护,让他把书写完。”
当时,戚本禹也在场。当天晚上,戚本禹对王任重说:“你不要听他的(指主席)!姚写的《李自成》第1册还可以,但写到‘闯王进京’时,一定是反动的。”王任重当时只是笑笑,未予置理,认为成本禹太主观狂妄,竟敢公开反对毛主席的指示。
第二天,王任重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如实地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中共武汉市委立即采取了有效措施,因此才使那些图书、资料、卡片没有被抄走,姚雪垠这个摘帽“极右”派也未遭到更严重的冲击。当时“文化大革命”正逐步走向高潮,如果不是毛泽东及时地保护姚雪垠,不要说以后的继续创作了,就是性命也自身难保。
1975年,姚雪垠写完《李自成》第2卷已经有一年多了,但在“四人帮”极左文艺路线的干扰下,不仅书稿迟迟不能出版,而且连写作也很难继续下去。在好心人的建议下,姚雪垠准备冒着风险给毛泽东写一封信,向毛泽东汇报一下写作的情况,但是,写的信毛泽东是否能看到?经过反复思索,姚雪垠决定先写信给原武汉中委书记、现在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领导成员之一的宋一平同志,向他询问给毛泽东写信能否帮助转交?宋一平当年全力支持《李自成》的创作,所以他见到姚雪垠的信后马上同胡乔木等商量。胡乔木看完此信,当场表示:姚的信写成后,我可以帮助转交。宋一平迅速将这一喜讯复信告诉姚雪垠,并详细嘱咐说,毛主席患了眼疾,所以要用毛笔写信,字要写得大一点。
1975年10月19日,姚雪垠用大开宣纸,毛笔大字给毛泽东写了信,信的结尾写道:“敬爱的毛主席!我原先除写《李自成》之外。还有一个写太平天国的计划,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今转眼间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十分好,而《李自成》尚未完成一半,我希望再次获得您的支持,使我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李自成》,争取在75岁以后写出长篇小说《天京悲剧》。为要替党的文学事业多尽点微末力量,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利益占领历史题材这一角文学阵地,填补起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的空白,我将不断地努力追求,直至生命终止。即令最后完不成我的写作计划,我也下会丧失我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的作家的雄心壮志,任何时候都不会将意气化为寒灰。但是,我相信,主席是会给我的工作以支持的。”
姚雪垠还在信后附呈旧作七律《抒怀》一首:
堪笑文通留恨赋,
耻将意气化寒灰。
凝眸春海千潮涌,
挥笔秋原万马来。
愿共云霞争驰骋,
岂容杯酒持徘徊。
鲁阳时晚戈犹奋,
弃杖成林亦壮哉。
信通过宋一平转给胡乔木,乔木同志接到信后,立即转呈毛泽东,并附函介绍了有关情况。
信中写道:“主席:送上长篇小说《李自成》作者姚雪垠由武汉写给您的一封信。姚在信里说,这部小说他拟写成5卷,约300万字,第1卷已改写,第2卷已写成近两年,但还没有地方出版,请求您给予帮助。姚的信是宋一平同志托我转送的。宋现在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以前长期在武汉,所以姚把信寄给他,宋还把姚给他的两封信也给我看了。因为这两信可以帮助了解姚目前的具体困难,所以现在也一起附上,供您在需要时参阅。”这样,一位饱受磨难的老文化人、老作家的信终于到了要达到的地方。【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毛泽东收阅姚雪垠的信后,于11月2日在胡乔木转信的报告上批示到:
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
毛泽东
11月2日
毛泽东的批示虽然简短,但却表明了他对姚雪垠创作《李自成》的全力、坚定的支持。
在有关方面的关心和安排下,1975年12月21日,姚雪垠终于来到北京,摆脱了那些随意的干扰,可以一心一意地修改、写作书稿了。到京的第二天,他立刻投入了工作。凌晨起床,他伏在案头,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到京
快车高卧入京华,
笔砚安排即是家。
舞剑仍来残月外,
挥戈惯趁夕阳斜。
心游见阙骊龙近,
眼望珠望雪路遐。
任重只愁精力减,
扬鞭少看上林花。
“四人帮”被粉碎,文艺界迎来了新的春天。
从1977年开始,《李自成》各卷得以陆续出版问世。在十年动乱中,毛泽东保护姚雪垠并两度支持《李自成》的创作,可以说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是独一无二的,这无疑是同意并倡导作者表达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主题内容,或者说,从中看出了他1944年读《永昌演义》后提出的修改思路。遗憾的是,毛泽东十分关心的长篇小说《李自成》还没有全部出齐,他老人家就与世长辞了。然而,毛泽东对姚雪垠创作的关怀和支持却永驻人间。
二二 粗呢中山装——毛泽东与张恨水
张恨水,著名小说家。原名张心远。1895年生于江西,他在30年代所写的长篇小说《啼笑姻缘》,风靡一时,成为国内第一畅销书。40年代,他又相继写出《八十一梦》、《五子登科》等作品,影响甚大。
1945年秋,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同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抓紧一切时间同在渝的各界知名人士会见,向他们介绍形势并交换意尿,宣传共产党的宗旨和政策,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民主人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