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经毛泽东提名,周扬任鲁艺副院长。
1938年以后,鉴于延安文艺将有一个大的发展,毛泽东几次找周扬谈话,征求文艺工作方面的意见。
1939年,经毛泽东批准,周扬任鲁艺院长。在他主持鲁艺工作的几年中,领导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人才。抗战胜利后,学员分布全国各地,成为新中国文艺战线的中坚力量。在鲁艺成立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五周年时,毛泽东都到鲁艺讲了话,内容很生动也很重要。可见毛泽东是非常重视鲁艺的,同时也对周扬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陕甘宁边区久为全国甚至全世界人士所瞩目,许多中外人士不远千里来边区参观考察,各地青年潮水似的涌到这里来。许多新闻界朋友,曾博访周咨,写成印象记、访问记,作过一些介绍。也有少数人颠倒黑白,攻击边区为”封建割据”、“破坏统一”。也区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向全国人民作一忠实介绍,十分必要。
1938年秋冬,毛泽东办公室秘书长李六如与秘书和培元两人合写了一本《陕甘宁边区实录》,初稿完成后,送毛泽东审阅。
因忙于党内其他工作,1939年1月22日毛泽东写信给周扬,委托周扬办理此事。信中写道:
周扬同志:
此稿李六如、和培元各写一半,我全未看。因关系边区对外宣传甚大,不应轻率出版,必须内容形式都弄妥当方能出版。现请你全权负责修正此书,如你觉须全般改造,则全般改造之。虽甚劳你,意义是大的。最好二月十五目前完稿,二月底能出书。备有稿费(每千字一元五角),当分致你与李、和三同志,借表酬劳之意。此致布礼!
毛泽东
一月二十二日夜十时
从此信能看出毛泽东对周扬是极信任的。经过周扬的修正加工,《陕甘宁边区实录》一书于1939年12月由延安解政社出版。毛泽东为此书题写了书名,并题字“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
1942年初,延安《解放日报》实行改版——“由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文艺》副刊刊头撤销,改第四版为综合性专刊。
9月20日,毛泽东和第四版主编舒群商量后,特地拟定“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并有前语:“《解放日报》第四版稿件缺乏,且偏于文艺,除已定专刊及由编辑部直接征得之稿件外,现请下列各同志负责征稿。”在所列各同志姓名之下,都注明各自征稿类别和每月具体数字。其中有“周扬同志:以文艺批评为主,其他附之,每月10000字。”征稿办法中还强调指出:“各同志担负征隼之稿件,须加以选择修改,务使思想上无毛病,文字通顺,并力求通俗化。”随后,中央办公厅按名单发出毛泽东枣园之宴的通知,周扬也去参加了这次轻松愉快的枣园之宴。【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1944年,周扬同志编辑了《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选择了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高尔基、鲁迅和毛泽东关于文艺的论述,分为五辑:一、意识形态的文艺;二、文艺的特质;三,文艺与阶级;四、无产阶级文艺;五、作家、批评家。周扬为此书写了编者序。文章说,《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编纂的,“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一方面很好地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文艺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的文艺思想又恰好证实了毛泽东同志文艺理论的正确”。
周扬把序言送给毛泽东审阅,1944年4月2日,毛泽东给周扬写了一封信,全文是:
周扬同志:
此篇看了,写得很好。你把文艺理论上几个主要问题作了一个简明的历史叙述,借以证实我们今天的方针是正确的,这一点很有益处,对我也是上一课。只是把我那篇讲话配在马、恩、列、斯……之休觉得不称,我的话是不能这样配的。此外,第十页上“艺术应该将群众的感情、思想、意志联合起来”,似乎不但是指创作时“集中”起来,而且是指拿这些创作到群众中去,使那些被经济的、政治的、地域的、民族的原因而分散了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了政治原因,但其他原因仍在)“群众的感情、思想、意志”,能借文艺的传播而“联合起来”,或者列宁这话的主要意思是在这里,这就是普及工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他们提高起来”。是否可以作这样解释,请再斟酌一下,或同懂俄文的同志商量一下加以酌定。其余没有意见。
敬礼!
毛泽东
四月二日
毛泽东指的那段话,是周扬编写序言中引用的列宁对蔡特金的一段谈话。周扬当时用的译文是:“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的最深的根源,应该是出自广大劳动群众的最底层。它应该是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为他们所挚爱的。它应该将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联合起来,并把他们提高起来。”
毛泽东的这封信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揭示了普及与提高的丰富含义,指出普及的目的在于使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被分散了的“群众的感情、思想、意志”,能借文艺的传播而“联合起来”,并且“把他们提高起来”,以达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目的。
195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蔡特金《回忆列宁》一书的汉译本中,这段话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
新中国成立后,周扬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作为宣传文化界的领导,毛泽东经常找他去谈话。周扬写的文章,有些是经过毛泽东修改后发表的,有的毛泽东曾作过批示。
1960年7月22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周扬作《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的报告,事前送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于7月19日复信给周扬,说文件“写得很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读了为之神旺”。
但是,建国后像这样表扬周扬的机会并不多。那时候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每次运动均从文艺界开始,这几乎成了一条规律。从批判电影《武训传》到《红楼梦研究》批判,从反右、关于文艺的两个批示到批判《海瑞罢官》,被批判者的背后,总是或多或少闪着周扬的影子。发展到“文化大革命”,他终于被指责为“文艺黑线的祖师爷”而成为最早的受冲击者之一。
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忘记周扬。
1975年9月30日晚,重病中的周恩来最后一次出席国庆二十六周年招待会。
当时,毛泽东、周恩来起用邓小平同志主持党和国家的第一线工作。
为了落实党的政策,与“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任何一年不同,有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的老干部、老民主人士、老教授、老专家被邀请出席了这次国庆招待会。
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即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有许多位知名学者应邀出席。
国庆招待会后,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小组给毛泽东、周恩来写了一份简报,反映出席国庆招待会的知名学者的雀跃之情。
毛泽东阅后很高兴,在这份简报上批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单上的人参加招待会甚好。可惜没有周扬、梁漱溟。”
凡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听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名言;却并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可惜没有周扬、梁漱溟”。
这是因为当时的特定情况,没有能公开全部引用这段批示,但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还在挂念着周扬。
二六 战争年代造就伟大作品——毛泽东与臧云远
1938年秋天,臧云远在延安,幸运地见到了毛泽东。
在一次接见时,臧云远亲自聆听毛泽东对当时抗战文艺和文化问题的教导,这使他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武汉成了国统区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北平和上海的大批文化界人士云集在武汉,街头演出、诗歌朗诵和各种文艺界隼会盛极一时。周恩来和董必武也时常在这些集会上露面讲话。进步文化界还出版了综合性文艺刊物《自由中国》,臧云远是主编之一。郭沫若、郁达夫、老舍等为这个刊物撰稿。毛泽东为刊物题词,“一切爱国人民团结起来,为自由的中国而斗争”发表在第二期上,这使臧云远他们受到极大的鼓舞。【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当时处在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敌强我弱。台儿庄战役以后,揭开了保卫大武汉的序幕。国民党反动派早已部署上峨嵋山,到了秋天,就向重庆退却了。
这时华北救国会组织到前线劳军,臧云远参加了,他们带着大批药品,经过洛阳,到西安时,武汉沦陷了。
臧云远于是按原定计划,向着心中向往的抗日圣地——延安前进。
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臧云远荣幸地见到了朱总司令,他是那样和蔼可亲,风尘仆仆,正在为抗战布阵,充满了必胜信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