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小说: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作者:刘博/杨柳字数:3530更新时间 : 2017-07-30 23:59:02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元史》成书早于《永乐大典》,我们自然更相信《元史》。
  襄阳献炮的真伪
  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中大加渲染的“襄阳献炮”事件,是证明他本人确实来过中国的铁证。
  关于蒙宋襄阳之战,在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力作《神雕侠侣》中有精彩的描写,其中除了郭靖、黄蓉、杨过等一班武林高手是虚构的外,所叙襄阳战守的情况基本符合史实。
  《元史》中记载了襄阳献炮的经过。襄阳作为战略要地,是南宋王朝的“国之西门”,元宋在此地多次交战,互有胜负。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采纳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派阿术率军再次进攻襄阳,继而又进围樊城。1269年,宋将张世杰驰援樊城失败,夏贵、范文虎往援又败,襄樊军民奋勇坚守。次年,宋任命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1272年,李庭芝派张顺、张贵率水师突破封锁往援,张顺战死,张贵入城后又突围应接援军,被俘牺牲。1273年,元军切断襄樊通路,攻破樊城,守将牛富力战而死,襄阳城被元军用“回回巨炮”轰破,守将吕文焕出城投降。
  根据以上记载可以看到,元军之所以能够攻下城池,“回回巨炮”功不可没。那么,“回回巨炮”是谁制造出来献给元军的?
  《马可·波罗游记》中说是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叔制造巨炮并献出的,而《元史》等史料上却记载说,献炮者是一个叫“亦思马因”的回回人。
  也许有人会说,亦思马因会不会就是马可·波罗?
  这个提问很大胆,但却没有什么价值,因为根据游记记载,马可·波罗卒于1324年。而《元史》上说得很清楚,亦思马因早在元世祖至元十一年,亦即1274年就因疾而死。可见二人无关。
  亦思马因有个儿子叫布伯,这个名字听起来与“波罗”相似,他会不会是马可呢?也不可能。因为他卒于天历三年,即1330年。更能说明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的一点证据是:马可·波罗死在了欧洲,而布伯却卒于中国。
  “襄阳献炮”事件还有另一个更大的疑点,时间对不上号。《马可·波罗游记》中称他一家来华的时间为1275年,而襄阳城早在1273年就已被元军攻下,何用他们再献炮攻打?
  马可是否在扬州做过官?做过什么官?
  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扬州是中国十二行省之一,而马可·波罗曾受元朝皇帝委任,治理扬州达三年之久。但由于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他当过什么官,因此,马可·波罗是否在中国做过官?究竟做过什么官?就成为一个悬案。
  为《马可·波罗游记》做序的法国学者颇节根据《元史·地理志》的记载,推测马可·波罗在1277至1289年间曾做过扬州及其附属的二十七个城池的长官,即行省长官。
  另一位英国学者则认为马可·波罗到中国时才二十岁出头,不可能做到行省这样地方最高一级职位的长官,可能只是一个达鲁花赤或副达鲁花赤,即行省属下的一个行政区划的一个小官。
  然而,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马可·波罗在扬州什么官也没做过。因为,当时的扬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是闻名中外的国际贸易港口。当时有许多来自东南亚、西亚各国的商人、传教士、僧侣到过扬州,其中有人在扬州定居、做官。这些资料在扬州的地方志中都有记载,但是,无论《元史》还是江苏、扬州等地的地方志,都没有记载马可·波罗在扬州为官的事。另外,假如马可·波罗在扬州一带长时间为官,扬州地区不可能没有留下他的遗迹和民间传说。因此,我们只能说:据马可·波罗本人讲,他曾在扬州做过官。至于他是否在扬州做过官,做过什么官,尚不得而知。
  马可·波罗可能去过哪里?
  《马可·波罗游记》中既然存在着这么多的疑点,那么,马可·波罗本人是否真的到过中国,就是个十分值得怀疑的问题了。
  或许真如一些学者认为的,马克·波罗到了中亚一些国家,却误以为是来到了中国——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我们都知道旅行家兼探险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他本人至死都认为自己发现的是印度,他坚持称他在美洲附近所见到的第一片陆地为“西印度群岛”。哥伦布不是骗子,马可·波罗也可能不是有意撒谎,只是把所到的中亚的某些国家当作了中国。
  马可把中亚国家当成中国,这可能吗?当然可能。
  蒙古帝国的版图曾一度横跨欧亚大陆,面积达三千万平方公里,是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在当时以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大汗几乎无法作有效的统治。为了便于管理,蒙古人采取地方分权制度,把疆域划分为六个子国,平等地并列于最高元首——大汗之下。这六个子国是:元帝国(辖区中国大部)、吐蕃宗教国(辖区中国西藏、青海)、察合台汗国(辖区中亚细亚北部)、窝阔台汗国(辖区中亚细亚南部)、钦察汗国(辖区俄国、东欧洲)和伊儿汗国(辖区伊朗、伊拉克)。
  六个汗国都是蒙古大汗的属地,其子民都可以自称为蒙古国人。因为元帝国皇帝之位由蒙古大汗忽必烈担任,六个汗国的子民也都可以自称为中国人。这些子民中有不少来自中亚细亚的波斯人(色目人),他们可能到过中国的中原,并且在中亚细亚的某个地方遇见马可·波罗,以“中国人”的身份向马可一家人讲述了在遥远的东方所发生的一切。这些色目人虽然在元帝国的政治地位很高,但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至少汉文化水平相当低,所以,讲到许多中国的地名时用的大多是波斯叫法,而且往往把元帝国皇帝的家谱搞错。这一点可以理解,蒙古人建立的六个汗国的开国君王虽然都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裔,但其继任者们却往往乱了辈分,尤其是元帝国,其皇帝又兼任蒙古大汗,要搞清如此复杂的关系确实不容易。
  色目人不熟悉汉文化,所以根本没把汉人使用的汉字、印刷术及茶当成一回事,自然也就不会向马可提起。同样,由于不熟悉汉文化,他们提供给马可一家人的中国资料是感性的、支离破碎的。
  如果以上分析属实的话,最合理的说法是,马可·波罗并没有真正到过中国,至少,他没有到过中国本土,只是自认为他所到的中亚细亚国家就是中国。“襄阳献炮”则是他为了抬高身份而编造的故事,以便为元朝皇帝“接见”做铺垫。纯属虚荣心在作怪。
  尽管《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一直受到质疑,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们都承认这本书在开拓东西方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本书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本书引发了国外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对东方的兴趣,他们纷纷东来,寻访中国,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这些人包括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第三十四章 朱棣的生母是个朝鲜人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他曾经五征漠北,三讨安南,安抚了新疆、西藏、海南等地区,组织编纂《永乐大典》,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交流,成就可圈可点。然而从人性的角度看,他又凶狠残暴、滥杀无辜,曾经残忍地虐杀了三千宫女,引起了强烈民怨。但关于他的争议还有另外一个焦点,就是他的亲生母亲到底是谁?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他的母亲是个朝鲜人。这是真的吗?
  关于朱棣的生母的四种说法
  其实,朱棣生母是谁这个问题自从他登上皇位便开始有争议,只是当时迫于形势,这种争论只是在民间口耳相传。几百年来,这个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朱棣的生母是谁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是说孝慈高皇后,也就是朱元璋的原配夫人,大脚皇后马秀英。这种说法基本出自官方的权威资料,诸如明朝官修史书《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等。随后的清代史书也大多沿用了明代官方史书的说法。这些史书都记载说,马皇后共生了五个儿子,朱棣是第四子,所以朱棣自己也是反复强调“朕高皇后第四子也”。但据民间传说,马皇后并没有生育能力,太子朱标、四子燕王朱棣等都不是她的亲生儿子,而是由宫中的妃子所生,被她抢了过来据为己有。
  二是说高丽美女碽妃李氏。此说的主要依据是《南京太常寺志》,该书明确记载碽妃生成祖文皇帝,即朱棣。太常寺是明朝管理祭祀礼乐的机构,主要负责皇家宗庙的祭祀。《南京太常寺志》是记录皇家宗庙祭祀的重要文献,因而它的记载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另外,明朝的沈玄华在《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十四韵》中描写了南京奉先殿(家祭之处,象征内朝)内的牌位排列,似乎也说明朱棣不是马皇后所生。文中写道:“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马皇后的牌位居中,众妃在东,只有一位妃子的牌位单独放在西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一品麻衣神相重生后,我送渣女全家坐大牢长公主娇又媚,高冷摄政王心肝颤天赋太低被群嘲?我一剑破天无限:我,龙脉术!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当妾说我不配?嫡女重生掀朝野夺凤位七零娇美人,撩得冷知青心肝颤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诡异调查局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