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说:难忘的历程: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作者:忽培元字数:3505更新时间 : 2017-07-31 17:24:27

最新网址:www.llskw.org
正月十五那天,刘玉厚还特意进城把习书记请来吃了一顿年茶饭,你爸最爱吃的,就是陕北的小麻油炸糕……”齐心低声细语地说着,不知不觉就成了陕北调,而且夹杂不少方言土语,声音里充满感情。

    听她诉说往事,你感到格外亲切。于平淡无奇之中,令人逐渐体味到一种正直、坚定、真诚而纯洁的人格魅力。这是许多经历过革命斗争锻炼的共产党人特有的品格。笔者曾经有幸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老同志,他们出生于大都市,并非生计所迫,而是接受了进步思想,于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毅然参加了革命,经历了革命战争的磨练和考验。他们在革命队伍中锻炼成长起来,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度过青春岁月,有的还进“红大”、“抗大”学习,经历了著名的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有了这样的一些经历,于是以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道路多么坎坷,那一份正直、坚定、真诚与纯洁却是一丝不变地保持了下来。这是整整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是在延安这座熔炉之中炼铸而就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褪色。对于我辈后生,有幸感受这一份正直、坚定和真诚、纯洁的本色,就像有机会领略海的博大与山的雄伟,那是令人灵魂净化、境界升华的一种难得的机遇和体验。我喜欢同这样的老人交谈,觉得同他们沟通,其实就是在读一部内容丰富深刻的书,也像是在对照一面镜子,可以得到许多不曾有的东西,也能看出自己的哪怕只是一丝的丑陋与苍白。我常常听着他们谈话而陷入沉思。想起许多平素不可能想到的问题,常常会感到不安、惭愧,从而焕发起奋发向上的勇气。

    看到延安地区也有了如此现代化的工业项目,齐老高兴得合不拢嘴,坚持要到生产厂区看看工人们的劳动操作场面。她一路上兴致勃勃地寻问着炼油工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原理,了解着石油在陕甘宁三省地下的分布情况。陪同的厂长仔细地回答着她老人家感兴趣的每一个问题。当听说目前仅石油工业每年就要给地方财政提供90%以上的财力时,老人家兴奋地说:“唉呀,看来可真是无工不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搞大生产运动,要是有这么个炼油厂,那可解决大问题了。当时的延长油厂每年原油产量也就是几万吨,而你们的炼油能力都超过了千万吨。记得当时有个石油工人劳模叫赵占魁,他也像以后大庆的王铁人一样埋头苦干,也是常年累月戴着一顶工人帽,一年四季满身是油,毛主席亲自书写奖状表彰过,是当时工业战线唯一的劳动模范。我们的事业,就是靠赵占奎、王铁人,还有刘玉厚这些千千万万工人农民推动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到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历史会永远记得他们的名字。”

    听齐老这么讲着,我的心中十分感动,心想他们这一代人,可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英。奋不顾身地从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却从不喊冤叫屈。是真正把一切都奉献给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洛川苹果成了大气候
 
    午餐后稍事休息,齐老一行驱车继续北上。道路宽阔平坦,一座新建的大桥雄伟壮观。车过洛川原,路旁果园连片,树上果实累累,一派丰收在望的田园美景。“洛川苹果”在全国久负盛名。今日来到果乡,才真正体会到了黄土高原的慷慨富饶。齐心老人知道,这里是陕甘红军将领王世泰的故乡,王世泰也是习仲勋同志的亲密战友,当年他们共同在陕甘一带战斗,同刘志丹、谢子长一道创建过红军和南梁山区革命根据地。“听习老讲,革命的初期,为了蒙蔽敌人,红军部队的番号很有意思,以陕甘红军来讲,开始番号是红26军,其实只有一个团的兵力,称为红三团,刘志丹是军长,王世泰是团长。可见王老当时在部队中,是很有地位的人物。他有一本回忆录叫《我的红军生涯》,写得很生动,读了令人感动。”

    “洛川全县15万农民,30多万亩苹果,每个家庭都有一个10亩左右的果园子,人均2亩,年收入都在七八万元以上,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新房,像城里人一样买回了全套的家用电器和高档沙发、家具……”当地的同志如数家珍,向老人家介绍着果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听到这里,她情不自禁地说:“习老要能来看看,他一定会十分高兴。人民群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是他们当年革命的理想,是我们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当地同志说:“欢迎习老回来看看。每当八九月间苹果熟了的时候,国道两旁就成了各种苹果的展销长廊。你坐在汽车上,徐徐前行,就如同在观赏那几十种优质品种的苹果,红、黄、金、绿,琳琅满目。习老看了一定高兴。”

    齐老点头同意。满车的人听了,都很感动,都盼望着那些西北人民所敬仰的,亲手开垦了这片土地的老革命们,都能早日回来,亲眼看一看这丰硕的果实,看一看老区人民的富裕生活,看一看改革开放20年来,陕北地区在各位老延安的关怀支持下,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

    当地同志还介绍了果园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历史。洛川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有人从河南引进了果苗,但一直没有能成气候,只是农户在院落地畔零星种植。谁也舍不得,其实也不允许在好地上栽植,好地里统统种着麦子。开始大面积种植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当时的延安地委书记叫迪靠山,这个人是搞农业出身,很有眼力,也有气魄。他第一个强调要在好地上大面积种植苹果,这连当时的县委书记都不能接受。两个人还发生了争执。当然还是谁官大听谁的。事实证明,迪靠山是正确的。大面积的果园,形成了延安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不光是洛川县,还有富县、黄陵、甘泉和宝塔区等县区都大面积种植,形成了不起的大气候。这是延安农业发展历史上的一场革命,是曾经用小米土豆养育了革命的黄土地,又一次向全国人民奉献出的宝贵的全营养品。延安苹果作为和谐发展的结晶,眼下已经占领了国内外市场,成为黄土地上农民致富源流不断的绿色银行和摇钱树。齐老听了高兴地说:“看来任何事情,认准了就要坚持。同样的一片土地,昨日前辈闹革命,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甚至流血牺牲,就是因为坚持到底了,最终取得了胜利。后人发展经济,种植苹果,同样克服了种种困难,结果也因为坚持到底了,就有了大收获。”

    大家听得,都点头称是。我就想,齐老不愧是搞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她老人家从历史与全局的高度,概括了洛川苹果发展的历史,令人耳目一新。

    ■义子沟非去不可
 
    一路花絮多多,眼前奇迹、美景不断。到了距离延安不足50公里的甘泉县境内,已是下午四点多钟。夕阳照耀之下,雄浑的群山更加辉煌迷人。但气温开始下降,齐老略感不适,开始有些气喘。大家都很紧张。齐老见状,故意显出无事,提出关于“甘泉”的话题,转移大家的视线。

    甘泉有美水,更有美丽的传说。据说,县城对面山中有一股清泉长流不断,男人饮之则健身强体,女人沐浴则养身如玉。隋炀帝知道后赐名美水,且命令当地每日送水,并选女奉献入宫。甘泉从此名声大振,美水也成为隋唐年间特供长安宫廷的专用饮品。甘泉县更是因此得名。至今仍有美水矿泉水厂、美水酒厂,生产隋唐玉液和隋唐宴宾酒。另有甘泉豆腐干,亦藉水而走红。各种包装、各种口味约数十种,品质超群、驰名全国。齐心老人听到这些情况介绍,自然精神再度为之一振。虽说前一天在西安受了风寒,不停地咳嗽,但情绪依然昂奋。

    原先安排要去甘泉县下寺湾义子沟,拜访习仲勋同志当年担任陕甘边苏维埃主席时一道工作生活过的父老乡亲和老窑洞。可眼看天色已晚,那里距离甘泉县城还有40多公里,并且正在修路,是不是取消这个安排?我小声征求桥桥的意见。她也考虑到经过大半天的长途颠簸,年轻人都感到了劳累,要我出面建议齐老不要去那里了,直达延安休息。齐心老人听后急了,还是执意要去,老人家很严肃地说:“下寺湾义子沟,一定要去看看。这个地方习老经常念叨,我也是向往已久。1935年9月,毛主席党中央到来前夕,仲勋同志率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机关就驻在那里,他当时是苏维埃主席,年仅22岁。”

    眼看齐老态度坚决,大家还是同意了老人家的意见。于是,汽车离开宽阔的210国道,朝西转向一条勉强能够会车的县乡公路。正在拓宽的路面,堆满了铺路的石子和白灰,坑坑洼洼,十分难行。好在阵雨过后,夕阳迎面,天际晚霞正艳,齐老和大家的心情为之一振。话题至此又转到了对习老革命生涯的追述。
 
    ■难忘“两当兵变”
 
    其实,习仲勋开始担任陕甘边苏维埃主席时年仅21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娃娃主席”。早在1930年春天,中共陕西省委派习仲勋到长武县杨虎城部的警备骑兵第三旅三团二营从事兵运工作。这时正是白色恐怖严重之时,许多人害怕了,脱离了革命。习仲勋却在此时,开始了他在陕甘边地区艰苦而漫长的革命斗争生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

相关推荐: 七零:她进山当猎人王带全家吃肉海岛军嫂美又飒,高冷少校领证了尘途有路天灾末世:手握随身公寓,囤千亿物资穿越异世界之重生归来签到种田!小农女致富养赘婿!阳光一直在路上聊天群,但从无限曙光开始白宣之恋奥特曼任意键:启明

如果您是相关电子书的版权方或作者,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来奇网电子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