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llskw.org
“这里是杜甫川。”齐老高兴地说:“当地的老百姓都叫成了豆腐川。”逗得大伙都笑了。齐老接着说:
“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曾把家也安排在延安富县,过去称鄜州的羌村。后来听着肃宗在甘肃灵武即位,他就北上,路上还写了《北征》和《羌村三首》等名篇。途径延安,就是由这条川道走出来的。以后到了安塞,写了有名的《塞芦子》。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道川称为杜甫川,还在川口建了一座‘杜公祠’”。
“杜公祠如今还在,可供游人参观。”笔者说。
“啊哦,那可是真古迹。对了,这里原先是光华农场。”
齐老指着一片庄稼地回忆道:“当时延安有许多经过长征和从白区返回的同志身体不大好,还有一些体弱多病的父女儿童。为了解决这一部分人的营养问题,中央决定办了个农场。养奶牛、养羊,种各种蔬菜。记得首先是林伯渠提议的,他当时是陕甘宁边区主席,其它中央领导都很支持。习仲勋对农场的工作也很重视,担任西北局领导后,经常过问光华农场的工作。农场的第一任场长名叫王荫圃。1940年春耕前,从武功农学院搞来蔬菜种子和果苗,还有三头奶牛,五只羊,随后的几十头奶牛和羊还是从山西阎锡山的牧场接收来的。是我军在反击敌人的战斗中缴获的。开始不叫光华农场,病号老人和儿童从此有了牛奶喝,牛都是荷兰种,很高大。以后同延安事务所合并,正式命名为‘光华农场’,分设农艺、畜牧兽医和园艺三个部,是延安时期唯一的科研单位。国际友人阳早和寒春夫妇都是在农场工作。阳早还担任过农场副场长。阳早是美国人,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牧专业。1946年他读了斯诺采写的《西行漫记》,受中国革命影响来华工作,8月到延安光华农场从事农具改革和兽牧业发展工作。他的夫人寒春也是美国人,本来是学物理的,她曾参加过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以后她说,‘我不能一辈子搞杀人武器,我想亲眼看看小米加步枪的力量,’于是就来到延安,不久,同哥哥的朋友阳早结婚,从此改行养奶牛了。”
齐老讲着这些有趣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听得人人入迷。真是羡慕她老人家的记忆力。那时候,每一位来到延安的人,都有一段传奇经历。革命的洪流就是由这些传奇人物聚会在一起,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滚滚洪流,荡涤了旧中国,创造了新中国。
■难忘当年花石砭
车子在缓缓地行进,齐老的故事仍在继续。
“这里是被服厂。川道出去不远就是南区合作社。方仲如同志曾经担任中央党校校务部长,后又任被服厂的厂长。他是个老资格的同志,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活动。习仲勋在家乡上小学的时候,还听过他的讲演,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建国初期他曾经担任西安市市长,在干部群众中很有威信。”
“前面就是花石砭吧?”齐心老人指着远处半山上隐约可见的房屋和窑洞问。
“这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所在地。1945年10月,习老到西北局任书记,我随他在这里住了好几年。我们窑洞的旁边,一边住着组织部长马文瑞,另一边是宣传部长李卓然,还有陈正人和贾拓夫也住在这里。当时,房子和窑洞都是新修的,在延安是很讲究的了。会议室是一座小楼,设计有一点欧式建筑风格,餐厅也很别致,饭菜也好。文化生活也比较活跃,周末时还在会议室举办小型舞会。”
说着这些往事,齐心老人的眼里闪烁着丰富的光彩。周围的年轻人从她的故事里,体味到了那种幸福的存在。大家用敬慕的目光,注视着这位阅历丰富、经历非凡的老人。她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与习仲勋同志相识、结合,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人生道路,却依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本色。当你面对齐老,你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习老的高风亮节。你再次感觉得到,革命老人本身就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史书,同每一位从峥嵘岁月的战火硝烟中走过来的人一样,他们的革命经历和生活境遇,充满着传奇色彩和诗情画意。
■高歌一曲颂延安
站在高高的宝塔山上,俯视延安新貌,齐心老人高兴地大声说:“噢,回到老家了!”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老人的热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她唱起来:
“啊延安,
你庄严雄伟的古城,
到处传遍了抗日的歌声,
啊延安,
你庄严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
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
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战线,
看群众已抬起了头,
看群众已扬起了首,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
发出了对敌的怒吼,
士兵瞄枪口,
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延安,
你古老庄严雄伟的城墙,
筑成了坚固的抗日战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一曲深情豪迈的《延安颂》。把人们带入了历史的岁月中,齐老激动得满脸泛红,那神情全然不像老年人,真像是又回到了十七八岁的青春年华。
“当年这首歌,是我们每天必唱的,是人人都会唱的,歌词至今还记得清楚。一唱起来,大家就会热血沸腾,再艰苦的生活也都不感到苦了。那时候,延安的早晨和傍晚,最热闹的是延河岸边。清晨太阳刚由宝塔山后升起来,河水清冷冷的,大家都在河边晨练、洗漱,歌声笑语吸引了一群群灰色野鸽。而黄昏,河边又是散步的好去处。泥淤的河滩,清洁又松软,踩在上面,就像走在地毯上一样舒适。熟悉的人们在这里相遇交谈,夕阳把人们的身影投向平静的水面。到了夜晚,延安城又成了一个灯火的世界。山坡上一层层窑洞全亮起了灯火,星罗棋布,闪烁不息,倒映在延河中,更加璀璨动人。”
这完全是诗的语言。美好的记忆,其实就是一眼诗泉,涌涌不断地流淌着诗的甘露。当有那么一天,心灵为激情冲动,不曾作诗的人,也会脱口吟诵出激动人心的诗句,描述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意境。
古稀之年的老人,登上日夜思念的宝塔山,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延安岁月。她兴奋不已,幸福与喜悦溢于言表。在窑洞布景前照张相吧,再穿一回那亲切的“八路灰”。院子里还有一盘碾子、一辆纺车。齐老一下子兴奋不已了。同女儿一道推一把碾子,再坐下来摇一阵纺车吧。这是细心的管理人员为游人提供的摄影道具,但对于住过土窑洞,吃过小米饭,参加过延安大生产运动的齐心老人,这却又是真实的历史。她亲切地推了几圈碾子,又坐下来摇一摇纺车,这都是她熟悉的劳作,是当年边区从毛主席、朱总司令,到每一个普通的机关干部和战士都十分熟悉的劳作。那时候,“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口号,更是每一人努力躬行的真实写照。
穿起漂亮的八路军军服,熟练地打起裹腿照张相吧。当年的老八路又回来啦。照一照镜子,连自己看了都大吃一惊,青春的活力又回到了老人身上。她感到自己又年轻了几十岁。习老要是能一道回来该多好呀。他一定会在宝塔山上唱起信天游。他最喜欢唱的,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其中“漫天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两句,他每每唱起,都是满怀深情,泪光闪烁。因为那歌词,正是他和西北许多老同志的心里话。他常常夸赞这个歌词写的真好,符合历史的真实。唱出了西北军民的心声。
■拜谒杨家岭
离开宝塔山,齐心老人驱车来到杨家岭旧址。1937年1月13日,党中央、毛主席由保安进驻延安,原本驻凤凰山麓。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主席的窑洞旁边就落了一颗炸弹。当晚,中央决定,毛主席由凤凰山麓迁驻延河北面的一条小山沟杨家岭,直到1943年5月离开,共居住四年半时间。1939年以后中央机关各部门,也陆续迁至杨家岭。
杨家岭相传原先是叫“杨家陵”,说是古代一位杨姓将军的陵地。以后成了一个村庄,老百姓图吉利,故叫成了杨家岭。其实延河北岸的这个很不起眼的小山沟并不深。像近旁的无数小山沟一样,东山石壁裸露,生长着一些松柏树和杂木林。西山是黄土山坡,农民们挖了许多窑洞。沟内的气候是冬暖夏凉,显得十分向阳而又隐蔽。毛主席在此居住的四年多时间里,写了不少文章,也发生了不少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
齐心老人对杨家岭十分敬仰。从沟口就下车,徒步走向中央大礼堂。这是七大的会址,习仲勋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七大,并当选中央候补委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lskw.org。来奇网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lskw.org